日本《產經新聞》在報道中稱2009年夏季,中國船只在東海油氣田的“白樺”(中國方面稱為“春曉”)的地方進行了保守性的作業,日本方面認為這是違反日中兩國高層已經達成的共同開發的共識。因此,日本外相岡田克也提出要採取對抗性的措施。楊潔篪外長則表示,中方會堅持兩國已經達成的共識,為創造能夠締結共同開發協議的環境做好準備。
分析人士指出,從這次中日外長圍繞東海油氣田開發產生的爭論來看,日本方面的企圖應該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用採取對抗措施的說法牽制中國在東海油氣田中方一側的管理。第二,對中國施加壓力,催促中國盡早開展簽訂中日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協議的談判。第三,最為重要的是日本民主黨新政權希望在內政、黨務、外交問題堆積如山的背景下,在東海油氣田問題上做一個新的突破。即使突破不成,也可以借此轉移一下國內的視線。
日本網友對這則新聞的反響也比較強烈。有的甚至呼籲,“如果民主黨政權不能夠對應不守信用的中國,日本就應該重新更換政權。”這種論調也許會被日本民主黨政權當作與中國交涉的一種“素材”,以此詰問中國——你們是願意民主黨政權,還是願意要自民黨政權?但是,在民主黨政權椅子還沒有坐熱的情況下就火燒屁股般地出事,“金錢醜聞”猶如井噴般地湧出的背景下,中國怎麼可能把這件涉及到主權利益、經濟利益、民族情感的“大事”與日本民主黨政權深入地談下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