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價格改革前路茫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7 09:53:16  


 
  更奇特的是,中國每一輪價格改革,幾乎都為通貨膨脹所打斷。不僅上世紀80年代末,趙紫陽孤注一擲,要在價格改革上“闖關”,結果撞得頭破血流;即便是現任的總理溫家寶,在第二任內也有意推動價格改革,結果2006年以推動價格改革為由,出現公共產品的全面漲價潮;到2007至2008年間,又出現通貨膨脹,通脹還沒有造成大的威脅,又來了場國際金融危機,價格改革全面停步。

  現在,到了決定來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大計之際,也又到了談論價格改革,特別是資源價格改革之時。即使在體制內,也出現了意見相左的兩種意見派,一種認為,中國的高增長、低通脹期又將到來,現在是徹底理順價格,重點推行資源價格改革的時機;另一種認為,中國經濟的重大威脅是通貨膨脹,通脹不止是社會的預期,還是現實的炸彈,價格改革要慎審推行。

  現在是否是推行價格改革的時機,還得看看有沒有民意支持。目前中國的主流民意,認定政府推行價格改革,就是等於漲價,而百姓面對的現實,正是恰恰是水電油氣等百姓生活必需品都在喊漲,而且漲得不低。“什麼都漲,就是工資不漲”,怎能叫民眾沒有“通脹預期”?又怎麼動員大家去消費和擴大內需?

  再要看的,就是政府敢不敢治理壟斷利益。在官員和智囊們還在爭論價格改革問題的時候,壟斷企業們,已率先開始漲價。中國雖說已進入市場經濟,但在不少領域,仍然保持著高度的壟斷經營,天然氣的經營體制就是典型的例子。面對壟斷經營,中國大小政府部門,顯得力不從心,無法以任何手段來干預相關產品的調度和協調,甚至沒有任何應急手段。

  回到“氣荒”的例子,在今天中國的國情下,要想推動價格改革,必須引動民心,爭取民意,政府要對改革的目的和前景清楚,要把改革的帳公開算明白,否則改革肯定闖不過“關”。

  同時要想真正完成價格改革,又必須從打破壟斷壁壘、引入競爭機制入手。如果繼續像過去約20年那樣,以“國家利益”的借口,在維護壟斷利益的框架下,價格改革仍將是一場遊戲,通脹反而將是中國經濟的常態問題。

  中國的價格改革,不僅面臨著民意支持不足、壟斷利益集團十分張狂的情勢,就領導層而言,也對之憂心忡忡,雖然尚未發生通脹,但他們相信通脹危險不小。按體制和經驗的可行辦法,就是控制物價總水平在一定幅度內,慣例是控制在3%左右。要控制物價總水平,價格改革就得放緩甚至束之高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