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蒜瘋狂,媒體失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3 09:37:52  


 
  目前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找到的最早相關報道是《甲流傳播大蒜成搶手貨 比去年最低時暴漲42倍》一文,該文通過山東省農業廳市場信息處的調查數據,指出蒜價瘋漲是由供需不平衡引發的,根源在於2008年“蒜賤傷農”致使今年大蒜產量銳減。全文筆墨不著“甲流”二字,但在標題裡卻無端地扣上了“甲流”的帽子。再經網絡媒體的“選擇性凸顯”,將標題裡刻意突出“甲流”字眼,而把供應減少、游資炒作等重要原因埋沒在內容裡。在快速閱讀時代,這讓讀者將“大蒜”和“甲流”建立錯誤的關聯。 

  而不少媒體更無視“核實、核實、再核實”的新聞原則,採用“斷章取義”手法,引用不知出處的美國醫學專家“將大蒜列為九大消毒蔬菜之首”消息,擾亂視聽。在的傳播中,版本更不知覺完成了升級,從最早的“防治感冒說”變身為“抵抗甲流說”。事實上,此前也有中醫專家對“吃蒜防治甲流”進行過反駁,敢說真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也公開表態:“大蒜確實有殺菌的作用,但目前無足夠證據表明,大蒜有預防甲流的功效”。然而一再被媒體忽略。 

  不難看出,在“瘋狂的大蒜”事件中,一些媒體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推波助瀾,尤其網絡媒體,在轉載新聞時不負責任的“再加工”,成了以訛傳訛的幫凶。 

  這讓筆者聯想起改革開放之初,曾在中國東北出現過“瘋狂的君子蘭”和2003年“SARS”肆虐時期的高價醋和板藍根……這些原本普通的商品一旦與公共衛生危機掛上鈎,便成了商家賺錢的“噱頭”。問題的關鍵是媒體在扮演什麼角色?如果媒體成為商家給百姓挖“陷阱”的幫凶,這就不正常了,這樣的公共傳播生態還不該管管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