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正視美中“夥伴”關係中的巨大落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2 07:16:25  


 
  從中美此次達成的聯合聲明來看,兩國關係的定位是三個詞:積極、合作、全面。將小布什用過的“積極”、克林頓說過的“全面”,以及任何美國總統沒用過的“合作”,捏合在一起,比以前“建設性”的表述的確上升了一大步。加上“相互尊重對方對於發展模式的選擇”以及“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處理有關分歧”等被寫入聲明,一切足以說明美國不再堅持意識形態的雙重標準,接受了“中國道路”,開始放下身段,願意將中國作為世界事務中的大國平等看待;而中方也越來越自信和理性地平視美國。

  時至今日,因為經濟成果的累積,中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都大為增強;而因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連連遭遇挫折,去年緣起華爾街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以及氣候變暖、核擴散等全球性問題,大大削弱了美國一度“神話般的軟性影響力”,華盛頓再也不能在缺乏新興國家支持的情況下一意孤行了。美國經濟存量大,而中國的經濟增量大,兩國各有優劣。於是,今天的中國,依舊需要美國;今天的美國,也需要中國,而且程度不相伯仲。    

  不過,據此就判斷中國已能與美國平起平坐,顯然言之過早。國際關係是靠實力說話的。論是就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中國被公認與美國根本不在一個平台上。而且,美國目前在利益上需要中國,並不代表它願意放棄獨霸世界。在奧巴馬訪華前夕,美方曾提出“戰略再保證”概念——這固然有美次首次提出以平等姿態與華合作的含義,但其並未與小布什時代提出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概念有質的差別。根本而言,華盛頓願意對北京表現出的欣賞,建立在將後者納入現有體系,且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的基礎上,實質是要中國多為美國“幹活”。奧巴馬訪華期間所謂“不遏制中國”的表態,流於外交辭令,無法讓人相信美國會改變中美“必須是對手”的既定政策。 

  所謂“G7共治”、“G8共治”、“G20共治”等,實質都是大國博弈平台,但美國始終是其中的主導性力量。真要出現什麼“G2共治”,相信美國仍不會放棄主導權。試想,在多年的盟友日本開始不太聽話,呼籲“對等”關係之後,美國都擺出了絕不放手的堅決姿態,對中國一個政治、社會制度以及價值觀都存很大差異的非盟友,美國又怎麼可能輕易打消分權?奧巴馬前腳剛走,美國國會的智囊團美中經濟安全評估委員會就推出年度報告再度渲染中國威脅,不管是否為白宮之願,至少代表了美國政壇的一種強大聲音。 

  從中國角度來看,“平起平坐”的夥伴“待遇”,一不符合中國的實力,二不符合中國的“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的發展戰略,三不符合中國“韜光養晦”外交總方針,反而會把中國置於一個居高難下的不利地位。因此,中國總理溫家寶當面拒絕奧巴馬,聲稱中國不贊同“兩國集團”提法,暗示中美雙方的戰略互信還很欠缺,並非謙虛,而是從中國國家利益出發的現實表述。中美的新“夥伴”關係,不僅有實力的落差,也有理念、戰略等方面的巨大落差。只有正視這種落差,才能從一個現實的基礎出發,推進美中關係,同時把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