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步入新40年面臨新課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4 02:48:57  


 
  要看未來40年,先得回顧過去60年。中共建政以來,外部環境轉換和對外方針定調,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中共建政之初,美國等西方國家實行經濟封鎖和外交孤立,毛澤東拍定對外實行“一邊倒”政策,納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其後,又確定“獨立自主、平等交往、和平相處”的原則,打破外部封鎖。

  第二個階段,是中共決定實行改革開放,中共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對外工作的基本方向,是擴大開放、參與分工,對外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特別是穩定的周邊環境。

  第三個階段,是伴隨著社會主義陣營崩潰,蘇聯瓦解,冷戰結束,全球化浪潮興起,中國開始走上市場經濟之路,經濟上融入全球化中。這個階段由江澤民的全方位外交,到胡錦濤的和諧世界,伴隨著綜合國力的加強,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未來的40年,是中國全面崛起的40年,中共對外部環境的把握,不能說那麼遠,但至少未來五到十年間,中國都不僅面對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關係民主化、文明多樣性等國際政、經、文化的固有課題,還面對著一系列新的議題、新的壓力。

  要而言之,中國將面對三大新議題新壓力,首先是國際經濟體系面臨著重大調整,影響到國際政治體系的調整。這個階段傳統的政經角力方式已經改變,在和平基調下的競爭,將更加尖銳和激烈。中國作為新興大國,面對的競爭將更多、承受的壓力將更大。

  其二,中國長期以來將內部治理和外部交往,分成兩張皮。伴隨著中國的壯大,內部問題將外部化,難以區隔。不僅人權、意識形態、政治民主化等問題將會放大,甚至民眾維權、民族、宗教等問題,都將更加顯性化,為中國的發展帶來更大外部壓力。北京奧運以來的經歷,已可佐證。

  其三,未來全球性新議題,如環境議題、氣候議題將更成焦點,由於長期的粗放式經濟、掠奪式發展,中國在這方面短處甚多,政府當局剛開始討論應對之策,這方面的外部壓力,將只增不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