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涉及國內媒體的表述中,“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媒體發展,鼓勵和支持中國媒體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觀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方法、創新手段,增強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在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等實質性內容,勾畫出中國媒體未來發展路徑。其中關於政府鼓勵和支持中國媒體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昭示著與時俱進、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對國內媒體也將繼續秉承並深化其“改革開放”之核心思路。
第三,胡錦濤講話稱,“中國政府支持中國媒體同外國媒體在新聞傳播、人力資源、信息技術、業務發展等方面加強交流、深化合作”,說明中國在新的國際環境下,正汲取歷次重大事件被“歪曲報道”、“有口難辯”之教訓,將“做強”媒體、“牽手”國際強勢媒體以加強自身傳播能力,定位為中國媒體“走出去”的新戰略。而這一戰役在今天打響,可謂已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先機。
第四,也許是胡錦濤講話要點中的要點,就是中國在強調媒體“客觀報道”的同時,繼續強調媒體所肩負的“責任”。這個也許被很多西方媒體認為是“中國式的老生常談”的命題,在今天的世界新環境下,顯示出從未有過的現實意義與不可或缺性。
當我們看到:伊拉克戰爭爆發之際同是美國媒體卻有不同的報道“尺度”;當面對國家利益,同是主張“客觀”的媒體對別國採取“多重標準”,當歐洲不同黨派背景的媒體,因其意識形態歧見而難有共同“客觀”標準;當有些西歐大國主流媒體掌握於一兩個財團之手;當反人類暴行新疆7.5暴亂被西方媒體集體歪曲成“熱比婭”版;當媒體因商業利益的驅動而製造假新聞、合成假照片;當為追求“轟動”賣點不惜踐踏他人隱私;凡此種種,都無情證明:沒有“無傾向性的媒體”,沒有一個標準的“客觀報道”,只有面對上述“現實”、克服上述“困難”、竪起“道德與責任”大旗的“負責任”媒體。
在當今經濟一體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環境下,在G20取代G8全新的國際關係舞台上,在中國和平崛起、走向復興之路的特殊語境下,中國媒體強調“客觀”與“責任”,致力於與掌握著主流話語權的西方強勢媒體加強合作與交流,將有助於意識形態迥異、國家利益不同、民間理解膚淺的各國,通過媒體互動、互照,加強文明溝通與人民了解。因此,中國媒體未來所爭奪的,不僅是自身話語權與傳播能力,而是一場回應偏見、打破壟斷、汲取營養、取長補短、理直氣壯展示中華寶貴傳統與當代“中國特色”的新戰役。而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通過上述努力,以期找到建設更美好、更和諧社會制度的“媒體共同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