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日建立兄弟般關係還需更多努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8 08:54:57  


 
  儘管無法證明鳩山是否是第一個提出中日之間成為兄弟的日本首相,但是早在1924年,孫中山在日本神戶就提出大亞細亞主義,稱日本和中國是兄弟國家,日本不應走霸道,而應走王道,和中國攜手力求亞洲興旺,共創未來。不過孫中山的設想落空,日本隨之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釀成慘重災難。即便戰爭過後,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影響中日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因素和障礙很多。

  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為兌現競選承諾和迎合國內保守勢力,不顧中國等亞洲國家反對,堅持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因此遭到了中國和韓國為主的部分亞洲國家的強烈批評。小泉所推行的強硬外交政策、推動日本軍事政治大國化,並且使日本軍國主義又有重新抬頭的跡象,導致中日政治關係急劇惡化,兩國經濟關係也受到影響。日本右翼勢力不斷否定侵華戰爭,一再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影響中日關係的還有領土、海洋權益等複雜因素。而日本某些方面的偏頗解釋是,中日之間問題的發生擴大是中國人煽動仇日情緒,中國人心胸狹隘所致。這種認識顯然與事實不符。

  小泉下台之後,中日關係經過這幾年雙方不斷地努力,已經建立“戰略互惠”關係,中日關係在多方面呈現較好態勢,兩國文化交流和人員交往日益擴大。日本國內逐漸認識到中日關係對日本的重要性。小泉之後的安倍晉三、福田康夫和麻生太郎三任首相在執政期間,中日關係都得到穩定發展。

  “東亞共同體”說易行難,尤其是日本在實行了數十年的聯美制華戰略後,要在短期內改變恐非易事,首先,在經濟上兩國如何從“競爭”變成“競合”,兩國的自貿區談判該如何推動,都需要加以解決。此外,民主黨新手上路,“鳩山丸”能航行多久仍待觀察。

  應該看到,中日兩國關係的改善,絕不會因為鳩山上台迅速實現。五十年的日本侵華血淚史中國人必須牢記,從感情尚無法接受日本角色的迅速轉變,消化新的日本形象尚需時日,成為親密無間的兄弟關係更是需要更多努力。而今,傳統的世仇德法不再戰,俄美不再爭,中日兩國正立足於東亞,著眼於世界,在大國地位角逐中實現戰略互惠、友好合作態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