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療治網癮:利欲挖下的一口陷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7 00:07:08  


 
  然而,青少年沉溺網絡,本屬社會教育問題,需要的是如何正確引導(當然綠壩這樣的拙劣手段不要也罷),而不是危言聳聽地被說成是“生理病症”,然後名正言順地被視為“病人”。 

  專家的一紙“標準”就輕易把本該屬於教育機構和家庭的責任推得一幹二淨。正如一位網民所說:70年代說克郎球(棋)害人,80年代說錄像廳害人,90年代說電玩害人,21世紀說網吧害人。專家們總能在不同時代樹立一個惡魔形象,把對年輕一代生活興趣的不了解和偏見,以及社會和家庭在教育問題上的漏失簡單映射到這個靶子上。 

  當然,“栽贓”的背後陰謀不止是為了“卸責”。有媒體援引專家們的預估,大陸有網癮青少年已達1300餘萬人,戒除網癮亦悄然形成了可供數百家醫療機構瓜分的數十億元產值的產業蛋糕。怪不得,會有那麼多人支持如此急急地推出“網癮治療標準”,原來是為了製造出那麼大一個斂財的機會!原來利欲熏心竟能如此堂而皇之! 

  在大陸,當借治療網癮之名將少年電擊而亡時,當一哄而上的治療網癮的機構在賺得盆滿鉢滿後,相關專家和機構是否想過,那些被定義為犯有“網癮”的少年,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在網絡普及的今天,青少年沉溺網絡的問題並非中國獨有,但多數國家都採取了教育引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去矯正。在美國,所謂的“網癮治療所”也不過是一個引導學員飼養動物、參加戶外活動的幫助中心,中國的專家們何不去研究、探討、學習、借鑒那些積極健康而頗有成效的方式呢?是中國的專家們比外國專家更懂科學,還是更不懂人性? 

  面對沉迷網絡的少年,要的不是專家的一紙定義和標準,而是真切人文關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