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救市”與“救世” 中美攜手至關重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30 10:20:42  


7月28日上午,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始第二天會談議程。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裡繼續主持會議。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韓國《朝鮮日報》7月29日載文《金融危機下的中美作用》,摘要如下:

  世界經濟復甦的新苗發蔫,於是要不要持續救市的爭論便重新熱了起來。美國要求持續救市的人們已經認識到,用7870億美元的救市資金來扯平3萬億美元的民間消費減少只是一廂情願。失業比預料來得更快更廣,加上房產價格的持續下跌。在此情況下,就不難理解消費開支為何一直減少。

  銀行擴大了資本,但僅止於不倒閉的程度,所以資金情況依然不好。這些銀行仍然對貸款消極,從而投資受到制約。另一方面,去年稅收大幅減少,由此,各州政府急於縮減政府開支。

  但反對持續救市的呼聲也並不低。美聯邦的財政赤字高達GDP的12%,是令人擔憂的水平,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也翻了一番,幾近達到GDP的八成。期望美國能從如此嚴重的債務中擺脫出來,看來不太實際。上世紀90年代曾經歷金融危機的芬蘭和瑞典成功擺脫了債務負擔,但美國的情況截然相反。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增加政府開支擴大政府赤字,只能助長對增加稅金和通貨膨脹的恐懼。從而全球失衡(global imbalances)問題會卷土重來。當然也無法使消費者和投資者放心。這就是反對持續救市論者的主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