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媒體以何為大、以何為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3 10:07:26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主流媒體的輿論環境比過去寬鬆了一些。就我本人的直接觀察,調查性新聞和對民間事件的評論,在電臺、電視臺和報紙上都比較深入,某些陰暗、邪惡和醜陋的現象,也是經這些主流媒體“掏糞”曝光的。例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長時段新聞綜合節目“中國之聲”,時而會有不同凡響的“特別報道”出現,從而把失去的部分聽眾又拉了回來。前不久,在全中國引起廣泛迴響的“你是為黨說話,還是為人民說話”的事件,就是這個節目所披露。

  至於其他敏感話題,尺度也稍有放鬆。本人曾臨時應邀參加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英語時事評論節目,兩名主持人分別來自英國和美國,所談話題是敏感的中國人權問題。這種討論形式和涉及的內容,在過去都是不可想像的。

  然而,從戰略上看,中國媒體至今為止的改革思路並不寬廣,因為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視了內涵的充實。雖然新聞管制出現小幅度放鬆確是事實,但在根本上,新聞輿論的最高管理者還不願意承認和面對更為關鍵的事實,那就是,過時、過細、過嚴、過死的管理手段,是阻止中國媒體“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礙。官方媒體之所以不能向世界發出有說服力的聲音,甚至還在失去本國民眾的信任,原因就在於自己人掐住了自己人的喉嚨,使其有話說不出,說出來也沒有力量,久而久之就不會說話。

  中國這一輪媒體改革看上去雄心勃勃,誓言要在世界上搶占話語權,但改革的思維却是自相矛盾。一方面要使媒體露出健壯的肌肉和體魄,另一方面却不允許它們有足夠寬鬆的施展空間,更不讓它們有自己做主的靈魂和膽量。可以預料的是,這輪改革會使某些主流媒體占據更多的資源和市場,但其核心輿論功能不見得會發生飛躍,相反却有可能變得外强中乾、大而不當、强而乏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