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據“看上去很美” 中國經濟就此反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2 11:31:07  


 
  針對此,國家統計局官員回應表示,中國經濟正增長而全社會用電量却負增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今年一季度産業結構變化較大,用電量相對較少的第三産業增長較快;二是主要高耗能行業生産及用電量增長放緩,而用電相對較少的高新技術産業增長較快。

  除此之外,GDP與工業增長也存有不匹配的現象。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向本報指出,按照一般規律,中國12%的工業增長應該能對應8%的GDP增速,一季度實現6.1%的GDP增速,則要求有9%以上的工業增長與之對應,但目前這兩組數據是對不上的,一季度工業增長是5.1%,三月份才反彈至8.3%。4月份又回落至7.3%,意味當下製造業依舊偏軟,經濟增長很大程度靠建築業撑。

  爭論三:短期增長還是長期發展?

  中國GDP一季度之所以能取得6.1%的增長,主要得益于4萬億投資的刺激。不過,學界專家却對這種拉動經濟的方式存有質疑。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曾半開玩笑地對內地媒體說,“中國的投資一半是投機,一半是瓜分社會資産。這些錢或者是進了某些人的口袋,或者最後又回了銀行。”

  這一觀點在今年一季度的新增信貸數據上得到了部分印證。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已達4.58萬億元,僅票據融資就達到1.48萬億元,在新增貸款中的占比達到32.3%。

  對于4萬億投資的真正增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直言,這次財政刺激計劃幷沒有4萬億,因爲新增投資計劃中有一些是在預算規劃中本來就存在的。根據其計算,今年的新增投資計劃總額可能僅有200億。他認爲,政府投資實際上幷沒有帶動國內生産,只是消化了庫存,幷且大量的投資還會增加本已過剩的産能。

  事實上,中國當前最重要的問題已經從“保增長”轉向了“保發展”。劉福垣認爲,從發展的角度看,中國宏觀政策從2008年開始轉向,但到現在爲止,效果還幷不明顯,所以消費幷沒有啓動。“現在百姓手中沒什麽錢,80%的百姓平均存款不過5,000元。如果把4萬億拿出2萬億用于直接補貼底層消費者,看效果怎麽樣?”劉煜輝亦認爲,政府投資能不能轉化爲居民的儲蓄和消費,能否帶動私人部門的投資,成爲政府刺激計劃成敗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