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二産業用電量同比下降8.21%,但第三産業用電量却同比增長7.4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增長9.88%。從這組數據中可以得出三點結論:第一,由于第二産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71%,因此這一産業用電量同比大幅下降是與中國第一季度工業增幅低于GDP增幅、發電量負增長相一致的,幷不存在明顯的矛盾;第二,第一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第三産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41%,二者增幅十分匹配,再結合考慮第三産業今年第一季度對GDP增幅高達70.5%的貢獻率,恐怕難以得出第一季度用電量與GDP增幅嚴重不吻合的結論;第三,按照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日前在統計局網站所刊文章的說法,今年第一季度城市家庭的消費額實際增長9.6%、農村家庭消費額實際增長9.3%,這與該季度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9.88%的增幅十分吻合,也沒有自相矛盾之處。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不能因第一季度用電量出現負增長就輕率認爲中國官方的GDP數據不可信。我們不妨再觀察一個季度,如果第二季度的各項統計數據與第一季度表現出的趨勢大體吻合,或許可以認爲,中國經濟真像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所言,“出現了積極的變化”。最可貴的積極意義就在于,消費對GDP同比增速的貢獻率不僅達到了全球平均水平,甚至達到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如果這一趨勢能够長期穩定下來,即使中國GDP的平均增長速度無法再重回兩位數,但只要能保持在目前6%左右的水平,其質量和“含金量”就足以超過以往30年的平均水平。
美國經濟學家Paul Kasriel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美國經濟將經歷一個過渡期,消費支出相對于GDP的比例將重新回到一個“更爲正常”的水平。莫非中國經濟也正在經歷自己的過渡期?而發電量、石油需求量增幅與GDP增幅暫時出現的不匹配可能就是這一過渡階段的“陣痛”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