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作妖的“墓地貸”戳痛中國社會痛點
http://www.CRNTT.com   2021-04-05 17:31:03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3月中旬,昆明一陵園與當地銀行聯合推出“墓地按揭貸”,最高能貸款20萬元(人民幣)且不需要抵押。雖然銷售方稱此舉是為了“給客戶子女或孫輩解決實際經濟問題”,但消息一出便引起全民聲討,隨後該項目被叫停。4月1日,中國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談及此事時批評道,個別銀行打著所謂金融創新的旗號,挑戰社會痛點,引導居民過度負債,觸及社會公序良俗的底綫,脫離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職。

  美國《僑報》4月2日載文《作妖的“墓地貸”戳痛中國社會痛點》,文章說,中國央行為何措辭如此嚴厲?當下,人口老齡化還在不斷加劇,喪葬業裡“人多墓少”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年的北上廣,“陰宅”價格上竄速度絲毫不遜於陽宅。“陰陽之間、房住皆難”早已成為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

  然而,由於老人自身已不具備還款資質,“墓地貸”極力爭取的客戶無疑還是子女後代。陵園與銀行抓住這樣的時代鎮痛精准營銷,既無法治療時代病灶,也不能緩解年輕人的生活負擔。

  隨著官方的權威發聲,一場沸沸揚揚的“生死大戲”在“戳社會痛點、踩良俗底綫”的批語中蓋棺也是民心所向。但這背後的利益邏輯的確如鄒瀾所言,盡管只涉及個別銀行,但應引起足够重視。中華文明以孝道治天下,殯葬作為剛需,勢必為市場提供了逐利空間。資本逐利無可厚非,但總要注意吃相。作妖的“墓地貸”的推出,其內在邏輯與“金融為民、金融惠民”根本無關,他們以“孝之名”大行“促消費”之事,販賣的實則是“死不起”的社會焦慮,扯下公益的面具,暴露的還是銅臭的嘴臉。如果拿“對亡者的情感”放貸也能被稱之為“金融創新”的話,社會發展到今天,商業與公德之間恐怕已經喪失了最基本的底綫。

  中國推行殯葬改革已有多年,很多亂象卻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僅圍繞墓地,近年來就先後曝出天價墓、豪華墓、活人墓及墓地貸等諸多問題,每年清明前後,墓地市場都會有些過度商業化的問題冒頭。歸根結底,還是供給端不足所致。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但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呼籲“生態殯葬、綠色殯葬”的聲音越來越多。為節約土地、遏制墓地亂象,相關部門不妨在宣傳生態殯葬的新觀念上做做文章,引導大衆選擇更環保的樹葬、海葬、壁葬、花葬、坪葬等新方式,推動殯葬改革和移風易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