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就剩下外部需求,它充分體現了安倍經濟學的最嚴重戰略缺陷:沒有考慮到全球經濟可能會發生的一些最大變化。這是一大憾事,因為日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全球最強大的一股潮流——即將到來的中美兩國經濟再平衡。
中國似乎比美國更有決心進行結構調整,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是這樣。該國的三中全會改革為重視消費的轉變提供了框架。美國雖然目前仍執著於挽救一個陳腐的增長模式,但有理由認為,它也最終會實行再平衡。
日本浪費不起這些機會。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從外需轉向內需,誰能比日本出口商獲益更多呢?中國已然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場,在中國人的消費產品和服務需求量即將出現的飈漲中,日本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奪取更多市場份額。
同樣地,日本將受益於其在環境整治領域的技術實力——環境整治是中國今後幾年的一項迫切任務。日本已經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解決中國的一些最棘手問題。
日本可能還會從美國經濟早就該進行的再平衡中有所收獲。美國的轉變——從過度消費大多來源於發展中國家的商品轉向一個日益靠投資拉動的經濟所必需的資本設備——將正適合日本發揮其最大優勢。作為基礎設施投資所需要的精密機械和推土設備的全球領導者,日本應當能夠抓住這些機會。
就外需而言,日本不應忽視它以往的成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利用正迅猛增長的全球經濟的需求,日本強大的出口機器使其成為全世界羨慕的對象。“日本公司”對於如何從外需中獲得支持至今有著清晰的記憶。
是時候重拾這一記憶了。若做不到,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就有可能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轉型過程中進一步被邊緣化。
有很明顯、很重要的一點需要提醒:歷史積怨未決造成的中日不和可能會阻礙日本實現中國經濟再平衡所帶來的經濟好處。
大國興衰的核心在於經濟和政治的相互作用。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日本不能無視這個事實。美國和中國可以從其經濟轉型中獲益良多,而日本的時間所剩不多了。面對失去的20年、也許還會更長的時間,這可能是日本最後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