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先立後破中加快數字經濟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3-14 08:10:01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數字經濟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量。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增速連續11年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41.5%。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提出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總體要求,特別是將“先立後破”上升至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及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先立後破”的核心就是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通過培育壯大增量調整優化存量。

  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長聘副教授劉衝文章表示,以“先立後破”的方式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應有之義,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扎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先立後破是辯證統一過程

  文章分析,數字經濟是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融合應用為效率提升和結構優化重要推動力的新型經濟形態。與傳統經濟形態相比,數字經濟具有數據驅動、網絡效應、規模效應、互惠互享等核心特徵,包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內涵。其中,前者是指數字技術創新和數字產品生產,是要積極“立”的部分;後者則是指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是要在立的基礎上應對“破”的問題。

  所謂“先立”,就是以數字產業化為基礎,主動培育新動能。數字產業化強調通過數據資源活化和數字技術創新培育新的產業形態,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國際產業競爭的前沿陣地,是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立”的增量部分。2022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9.2萬億元,在數字經濟中占比18.3%,同時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高地、數字產業集聚區和數字產業集群。這些數字產業集群往往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具備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較為成熟的產業生態,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所謂“後破”,就是以產業數字化為契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產業數字化強調融合數字技術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傳統產業走出粗放式增長模式,通過改造傳統動能、逐步淘汰落後產能,提升傳統產業的產出效率和綜合競爭力,是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破”的存量部分。隨著中國在算力、算法、數據量和人才等方面的不斷充實,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涵蓋了智能製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醫療等豐富場景,數字技術正在成為推動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改造的重要工具。

  在先立後破中發展數字經濟是辯證統一的過程。數字產業化為產業數字化提供數字基礎設施,是產業數字化的先決條件;產業數字化為數字產業化積累數據要素、提供應用場景,是數字產業化的重要動力。堅持先立後破,就是循序漸進地推動產業結構轉型,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新引擎,為增強中國國際競爭力提供新抓手。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著力點

  文章稱,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數字經濟整體規模僅次於美國,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湧現出不少領先的數字平台企業和數字經濟創新企業,研發出許多數字前沿技術和核心專利。但從數字經濟發展的國內現狀和國際格局來看,中國仍面臨亟待取得突破的重點任務。

  一是由於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加快數字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轉型要兼顧高端引領和行業落地。一方面,中國數字經濟產業鏈存在薄弱環節,特別是一些數字關鍵核心技術存在“卡脖子”困境,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阻礙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國內不同行業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水平差距明顯,不利於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可見,先立後破有助於補齊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短板,以數字技術創新提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