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相較於歐洲而言,美國的衰退程度或仍較輕。美國當前失業率仍在歷史低位,企業部門信用風險依然較低,雖然通脹相當頑固但加息引發經濟失速的危險似乎還沒有那麼大。金融業和高科技行業已經開始裁員,而製造業和醫療服務業等就業人數仍在小幅擴張。總體而言,美國衰退雖難免,但深度衰退的危險尚不緊迫。
與此同時,歐洲則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局面——可能更加頑固的“滯漲”。由於一直以來較為激進的環保主義政策和難以調和的歐元區內生矛盾,歐洲近些年來所受“困擾”不小,2022年更可謂雪上加霜。
英國終於脫歐成功,但自己也“受傷”不輕。兩個月內英國換了三任首相,財政大臣和內政大臣的更換也猶如走馬燈。然而,英國通脹仍然飈升至兩位數,經濟增速則匍行於地,激進財政政策一度引發金融市場劇烈動蕩。英鎊更是跌至“美元平價”。英國人發現,在通脹高企、經濟惡化之餘,還必須在政局動蕩的困境中苦苦掙扎。
當然不僅是英國,其他歐洲國家的境遇也沒有好多少。早在2021年就被屢屢提及的“能源危機”如今愈演愈烈。俄烏衝突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和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價格暴漲,嚴重衝擊了歐洲的工業生產和消費需求。歐元區全年通脹指數亦在兩位數,歐元區零售銷售同比增速自去年10月開始落入負值,德國IFO全國企業景氣度指數已經接近2008年次貸危機時期水平,ZEW歐元區經濟狀況評估指數自2021年9月開始快速回落,目前接近於2012年歐債危機時期水平,行業信心調查連創疫情以來低位,持續對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決策產生負面影響。歐洲整體景氣度極弱。
2023年,歐洲經濟的滯漲風險仍大,需求疲軟和頑固通脹都難以應對。加上美聯儲加息還會繼續,美元走強必然引發資本回流美國,歐洲各國貿易順差將迅速縮窄,基本面或還將惡化。即使俄烏衝突結束,地區分歧是否能在短時間彌合?相關制裁與“反制裁”措施是否會停止?能源安全的不穩定性是否將進一步加大?這些變數都可能導致歐洲經濟信心繼續飄搖。當前,經濟疲軟與高通脹密不可分,歐央行加息步伐或難以放緩。與此同時,歐元區整體杠杆率非常高,且有一半國家政府杠杆率已超過2010年歐債危機時水平,其中包括了歐洲五個主權債券信用評級較低國家中的四個:希臘、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由於疫情等原因赤字率本就爬升,此時再推行刺激性財政政策面臨極大限制。歐洲工業企業部門面臨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需求不旺、利率還需繼續增長的多重壓力。目前已有一些工業巨頭將部分工廠外遷,試圖找到成本更低的“樂土”。由此看來,歐洲的前景似更加暗淡。
新興市場國家:艱難中期待復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