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職工技協更好發展需完善激勵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22-01-17 11:54:45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據人民日報評論,“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信息化技術推動社會形態和社會發展方式深刻轉型,新的組織形態、生產形態等不斷湧現。然而,很多工業企業發展不平衡,傳統裝備製造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設備現代化程度不一,職工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需要具有高超技術水平的勞動模範、能工巧匠等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而高技能人才聚集的職工技協也因此大有用武之地。

  我國職工技協活動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初,圍繞生產經營,攻克技術難關,曾為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被譽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創舉”。1982年成立的中華全國職工技術協作委員會是職工技協的全國性領導機構。目前,全國大多數省市工會及企業都有技協組織,技術革新、技術創造、技術推廣碩果累累,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勞動模範和高技能人才。以沈陽職工技協為例,成立60年來,累計完成技術難題攻關近58萬項,創造經濟價值200多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隨著時代發展和技協工作的拓展,沈陽職工技協精神被提煉概括為:為國分憂、克難攻堅的擔當精神;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的協作精神,這是極具時代精神的一筆寶貴財富。

  近年來,職工技協在組織形式、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上都有很多創新。在組織形式上,以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為依托,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集聚技術、人才等優勢,凝聚一線職工團隊開展技術攻關、技術協作、技術培訓、技術創新活動。在會員結構上,向年輕化、知識化方向發展,技能水平更高。在活動方式上也有所創新。如沈陽市國防及中省直企業工會依托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實行技術難題“揭榜掛帥”制,讓各企業勞模創新工作室參與全行業技術攻關。再如,沈陽市總工會定制了“技能大篷車”,將其作為技協的流動活動陣地,帶著技協骨幹送技能到基層,解決了工學矛盾,提高了職工技能水平。

  各級工會積極組織開展職工技協活動,把勞動模範、能工巧匠組織起來,通過技術紐帶,引導廣大職工崗位成才、崗位創新、崗位奉獻,展現了新時代職工技協的新擔當、新貢獻。

  然而,儘管職工技協作用顯著,也受到企業和職工的廣泛贊譽和歡迎,但面對新形勢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激勵措施尚需完善。以沈陽為例,長期以來,職工技協會員一直堅持“不計名譽、不計報酬,利用業餘時間自發組織活動”,開展技術攻關、送技術進企業等活動,基本還是無償奉獻,不收取企業任何報酬。職工技協會員都是某一專業的優秀技能人才,他們為企業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無私奉獻的精神固然應該倡導,但如果讓這些高技能人才長期犧牲業餘時間作貢獻卻沒有分文報酬,其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也不利於專利技術的保護,會導致技協活動難以持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