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堅持系統思維,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http://www.CRNTT.com   2021-10-12 15:29:09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關鍵,否則高質量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10月9日,是《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發布一周年。一年來,經過註冊制改革、退市制度改革、上市公司治理、嚴格監管執法等一系列措施的施行,我國上市公司總體面貌發生可喜變化,公司質量提升向前邁進一大步。主要表現在:

  一是上市公司“體量”不斷壯大。截至2021年9月底,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數量為4506家,市值近87萬億元,涵蓋了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上市公司家數、市值分別位列全球第三位和第二位。

  二是上市公司“體能”不斷增強。上市公司已成為我國經濟的“創收擔當”和“創新擔當”。實體上市公司數量僅相當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但利潤總額相當於一半。2020年,實體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合計超過1萬億元,相當於全社會研發支出的42%。從半年報披露情況看,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兩年分別平均增長16%、17.6%,營收增速較規上工業企業高出8.1個百分點;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兩年平均增長21.9%,專利數量較年初增長7.4%。

  三是上市公司“體質”不斷向好。經過專項治理,目前,上市公司風險總體收斂。截至2021年6月底,風險類上市公司數量較2019年底下降32%。存在大股東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問題的上市公司整改完成率超七成,股票質押風險也得到實質性緩釋。在退市改革大背景下,一批“問題公司”被動態出清。

  儘管如此,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上市公司還存在一些問題亟需整改,主要包括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為不規範,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等違法違規問題仍有發生;一些已經喪失持續經營能力或嚴重違法違規的公司滯留資本市場,沒有及時出清,嚴重制約資源配置效率;董監高履職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獨立董事獨立性不夠;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一些上市公司對其子公司的控制力較弱甚至失去控制。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務須堅持系統思維,多措並舉,協同發力,久久為功,標本兼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