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開放心態看待企業上市“選擇地”
http://www.CRNTT.com   2021-06-21 10:11:08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選擇合適的上市地,是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作出的自主決策。上市地域問題的關鍵是處理好開放與安全的關係。企業不論上市與否、在哪裡上市,都要苦練內功,夯實主業,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真正敬畏法治,敬畏投資者,如此才能行穩致遠。

  第三方研究機構投中研究院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共有260家中國企業成功上市,其中,A股上市企業數量196家,美股27家,港股37家。排除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影響的2020年,與往年相比,赴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有所減少,在境內上市的企業明顯增多。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在A股上市,部分海外上市的中概股願意回歸A股,這些變化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等“築巢引鳳”政策密切相關。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1)》指出,註冊制改革後企業上市顯著提速。2020年浙江省創業板上市企業超100家,廣東省、浙江省、北京市和福建省當年股票(A股)籌資額均超1000億元。

  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降溫,不必大驚小怪。歷史上,既有過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的熱絡期,也有過上市數量減少的降溫期。正如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陸家嘴論壇所言:“一些企業願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企業願意回歸,有來有去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們總體都持支持態度。”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政策導向,我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作為加強金融開放的一部分,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有助於引入更多競爭機制和經營管理經驗,促進金融業繁榮和創新。對企業是否選擇上市、選擇哪裡上市,各方應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

  橫向看,不同股票市場本無明顯優劣之分,但由於發展階段、金融開放程度、經濟結構等因素不同,各個市場的上市規則和上市“容量”有異,對擬上市企業的經營業務範疇、財務指標等是否達到其要求有不同考慮,自然導致不同股市的上市企業數量存在差異,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正常現象。

  縱向看,全球各大股票市場的發展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市場之間互聯互通加強,投資環境不斷變化,投融資規則、投資者風險偏好等因素都在動態調整,各大股市的上市“成績單”也在不斷刷新。在近5年裡,新興市場股市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有些已具備在市值規模、融資額、企業類型等部分領域與海外股市一較高下的實力。因此,企業適時選擇上市地點,也是一種相機抉擇。

  “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選擇合適的上市地,是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作出的自主決策。有的中國企業早期投資者來自海外私募基金,出於維護早期投資者、不拆解特殊股權架構等因素,選擇到海外上市以便美元私募基金退出,其實並不影響國內各項業務的展開;有的企業出於規避外部風險,選擇在A股上市或者願意回歸A股;還有的企業出於業務分拆需要、吸引不同戰略投資等原因,在多個股票市場同時上市或者私有化退市。凡此種種,只要合法合規,各方都應該充分尊重企業的主觀意願。

  上市只是企業取得階段性融資成果的路徑之一。以往大量經驗表明,不上市能“成才”的企業比比皆是,能敲鑼上市最後“泯然眾人”甚至被退市的企業也不鮮見。上市地域問題的關鍵是務必處理好開放與安全的關係。企業不論上市與否、在哪裡上市,都要苦練內功,夯實主業,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樹立公眾公司的責任意識,真正敬畏法治,敬畏投資者,如此才能行穩致遠。

  對於各國監管部門而言,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執法合作,聯合打擊那些妄圖以跨境上市為名規避監管、欺騙投資者的投機分子,共同為市場營造良好的監管預期和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