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倚陸向海看大灣
http://www.CRNTT.com   2021-05-17 09:37:02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開欄的話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9+2”個主要城市。“9”即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9個城市,“2”就是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4月下旬,經濟日報記者走進大灣區部分城市進行專題採訪,看看大灣區到底有多大、有多新、有多美,感受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展開世界地圖,可以看到在中國南海之濱有一個深入內陸的海灣,她面向浩瀚大海,背靠遼闊內陸,以堅實的身形站立在中國經濟發展最前沿,這就是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舊金山灣、紐約灣、東京灣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連起港澳和珠三角9市,經濟腹地覆蓋中國南方多省。區域面積5.6萬平方公里,機場旅客吞吐能力超過2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均位列全球四大灣區之首。

  粵港澳大灣區得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成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國際化水平領先的區域之一。

  大謀略啟動新引擎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大灣區建設發展有了新動能。

  大有大的氣魄。粵港澳大灣區之“大”,不僅是地域面積大,更是經濟體量大、綜合實力強,將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據統計,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廣東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3萬家,比2017年增加近2萬家。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說:“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三地民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充分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三地加快實現‘硬聯通、軟聯通、智聯通、企聯通、心聯通’。”

  大有大的胸懷。作為重大國家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發展的新實踐。在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毛艶華看來,“一國兩制”正是粵港澳大灣區最為重要的制度特征,也是最為明顯的發展優勢。在“一國兩制”的制度框架下,粵港澳大灣區坐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廣州、深圳兩大內地一線城市,以及前海、橫琴、南沙三個自貿區,涉及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三種法律制度,“制度的差異性、多樣性和互補性,凸顯粵港澳大灣區容量之‘大’、層次之豐富,這是粵港澳區域合作的優勢,也可以成為推動合作的動力”。

  大有大的力量。正如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冷民所言,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不只是“9+2”城市群,而是中國未來最具活力和代表性的開放性區域。大灣區三大板塊各有優勢,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三地必須協同才有出路。全世界四大灣區中,粵港澳大灣區蘊藏的活力和潛力最大,在經濟建設等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都可以先行示範。

  大發展中有大機遇

  “在建築工程業界,港澳建築師與內地建築師各有特點:港澳視野開闊、創新意識很強;內地技術過硬、突破能力優秀,兩種特質互相碰撞,再加上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可以迸發澎湃動力、收獲全新成果。”兩年前,從歐洲歸國,加盟首家內地、香港、澳門建築工程專業人士聯營的設計顧問機構——華眾聯創設計顧問(橫琴)有限公司的閆澍介紹,他已帶領團隊推動港澳建築工程模式的多個項目在廣州、深圳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是大謀劃、大決策,公司發展也要有大眼光。三地聯營方始終沒有把發展局限在一城一灣,而是在這所大灣區超級學校中以互學互鑒取長補短,強內功、增實力,再放眼世界、走向‘一帶一路’,進而引領世界潮流”。

  更多港澳企業和青年人在大灣區找到新的發展空間。在山水之城廣東肇慶,掛牌不到半年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已經有27家港澳企業入駐。肇慶新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運營負責人方鬆彬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港澳青年攜項目前來,大多在1個月內就能完成入駐手續,“對懷抱夢想而來的青年創客,我們敞開胸懷,用市場環境吸引他們,用配套政策扶持他們,用專業服務留住他們,用資源對接成就他們。”

  香港青年科學家、廣東省中山市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裁潘洪輝曾在美國學習工作多年,非常關注大灣區發展,選擇了舉家歸國。“我是中國香港人,祖籍在廣東。到中山創業,根脈相連、人文相親,離家更近,可以安心長久地發展。”潘洪輝說。

  創業3年來,中山背靠大市場、連接港澳的地理優勢,高度集聚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及當地政府對生物醫藥產業的熟悉與重視,都讓潘洪輝慶幸當初做對了選擇。“中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之一,開放包容、交通便利、配套齊全,對創業青年十分友好;對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生物醫藥產業,中山實行全鏈條式扶持,通過加大補貼等方式,直接幫助我們原材料供應商突破發展瓶頸,將企業做大做強。”他笑著請記者給港澳青年捎個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列車已經啟動,創業青年要快快‘上車’,不要錯失良機哦!”

  “年輕人要尋找的‘大機遇’,就在粵港澳大灣區和自己的國家。”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霍啟剛說,“我們看到,在基礎設施、稅務、就業、醫療、教育等方方面面,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已經為港澳居民搭好台,做了充分對接。港澳青年要了解自己國家、融入發展大局,發揮在‘一國兩制’下積累的國際視野及專業優勢,以‘港澳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