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花10萬培養一名學員,值不值?
http://www.CRNTT.com   2021-02-03 11:50:01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傳統的校企合作中,受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培訓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影響,培養出的學生存在不能熟練掌握工作崗位所需技術能力、上崗後也不能很好勝任工作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職校和企業探索借鑒“雙元制”培養路徑,讓職校生成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臨近年末,在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返修工區,汽車返修工張闊依然忙碌,排查問題車輛並進行返修是他的日常工作。畢業1年多,這樣的得心應手得益於“雙元制”的課程設置,“學的東西工作後都能用得上”。

  他是沈陽職業技術學院中德學院首屆63名畢業生之一。

  “雙元制”是源於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指職業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雙元教育主體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傳統的校企合作中,受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培訓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影響,培養出的學生存在不能熟練掌握工作崗位所需技術能力、上崗後也不能很好勝任工作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高校和企業探索借鑒“雙元制”模式培養企業所需人才。

  如今,“雙元制”落地現狀及成效如何,是否有著更大的推廣空間?

  招生、課程、考核,按著企業需求來

  “主要考查學生與未來崗位的匹配度。”張闊想起4年前的選拔考試,仍歷歷在目。先是上機考察邏輯思維,比如U型管下面放置加熱器,管內產生的氣泡是如何移動;第二項是體力和靈活度測試;進入第三輪的學生,還要經過團隊合作的考察。

  2017年11月,中德學院成立。經過華晨寶馬人力資源部二次選拔,包括張闊在內的60名職校生入選“寶馬訂單班”。通過選拔的學員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學徒,第一年在校學習並進企業熟悉環境,第二年在學校和企業交替教學,第三年頂崗實習,在企業時間超過5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