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展新業態要重視經營主體帶動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9-10-13 08:38:02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休閑觀光農業、電商銷售以及生態循環生產模式三種新業態的程度遠高於農戶,銷售額也遠高於農戶。這表明,發展農業新業態離不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引領帶動。

  經濟日報發表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課題組秦悅文章稱,作為農業新業態重要形式之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目前已成為鄉村產業新亮點。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表示,2018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超過30億,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報告》顯示,2017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休閑觀光農業的銷售額已初具規模。這一農業新業態不僅將鄉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農民增收,同時也使得鄉村風景更加亮麗,鄉土文化得以弘揚。截至今年2月份,中國已創建388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推介71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文章分析,農村電子商務也是農業新業態發展以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農村網絡銷售吸納了2800萬農民就業。《報告》顯示,2017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獲得的銷售金額較為可觀,在所調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平均銷售金額為26.07萬元。農村電商為農產品上行開辟了新通道,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展了新空間。

  發展生態循環生產模式也是新時期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選擇。近年來,中國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農業保供給、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態壓力越來越大,農業發展已經到了必須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新階段。發展畜禽糞污清潔技術、秸秆能源化利用及還田利用等生態循環農業,有利於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整體效益。然而,中國生態循環農業在各地發展尚不均衡,總體參與程度不高。《報告》顯示,西部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戶參與生態循環生產模式的概率最高,為8.57%;東部地區次之,為7.72%;中部地區最低,僅為3.52%,地區間差距較大且參與程度不高。

  文章提出,為進一步壯大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帶動作用,引導不同類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農業新業態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產業創新、資源整合、市場開拓等方面比傳統農戶更有優勢,未來應進一步發揮其帶動作用,力爭在全國各地形成以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為主,廣大傳統農戶農民廣泛參與的融合發展格局。

  二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內容之一,中國農業新業態尚處於發展階段,依然需要政府從政策上對農業新業態發展給予支持。建議對農業新業態發展給予適當財政支持,鼓勵各地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探索以獎代補、財政貼息、財政資金入股等扶持方式。同時,加大對農業新業態相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財政投入力度,做好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政府支持工作。

  三是建立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農民利益。鼓勵以“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形式,建立入股分紅、多次返利等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建議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更完善的利潤分配制度,充分調動各參與主體積極性,明確資本參與利潤分配比例上限,切實保障農民收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