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多角度構建全面對外開放新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19-08-15 08:18:59


中國亟須提高對發展中國家開放水平,形成面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並重的新開放格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為實現這一轉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對外開放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七個子系統之一。在經濟全球化新時代,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不可能在封閉條件建成,必須建立與世界經濟良性循環的機制。長期以來,中國對外開放一直採取非均衡策略,在財力有限、地區發展水平差異大等多重約束下通過點的突破,形成增長極,帶動周邊發展,最終實現“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全方位開放格局。在外部環境變化日益長期化、複雜化的背景下,如何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新版外資負面清單、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新一輪重大開放舉措逐步形成新時代對外開放新體系,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已經成為宏觀管理中十分重大的問題。

  中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歷程和特點

  經濟參考報發表南京財經大學教授杜運蘇文章分析,改革開放四十年期間,中國對外開放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穩步發展階段:從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末。1978年12月22日閉幕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對外開放的號角,中國的進出口分別從100億美元左右開始緩慢增長,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基本處於穩步發展階段。這段時間的中國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非常穩健,即使遇到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外部衝擊,也沒有出現負增長;二是貿易發展比較平衡,出口與進口基本同步增長,無論是順差還是逆差,金額都比較小。

  第二階段是快速發展階段: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從加入WTO開始,中國對外開放迎來了黃金時期,2002—2008年中國進出口基本都保持了20%增速,其中2004年增速高達35%,在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快速提升。同樣,這段時期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超過900億美元。另外,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開始起步,並保持了較快的增長,2008年中國對世界直接投資淨額超過500億美元,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大幅提升。

  第三階段是危機恢復階段: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儘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很大,但在各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經濟迅速從危機中回升,2010年全球貿易快速復甦,中國進出口超過了危機前的水平。2011年繼續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長,但好景不長,隨著全球經濟復甦放緩,2012年和2013年出口增長只有7%左右。儘管全球經濟複雜疲軟,但中國貿易不平衡有所擴大,2013年貨物貿易順差達到2590億美元。在此階段,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開始快速增長,在2013年超過1000億美元,已經接近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

  第四階段是高水平發展階段: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尤其是十九大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貿易強國建設,中國對外開放開始由高速增長向高水平發展轉變。面對國內外新形勢,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中國對外開放開始更加注重質量。在對外貿易方面,開始由“快進快出”的粗放式增長向創造更多國內附加值的集約式增長轉變;在資本流動方面,更加追求資本“引進來”和“走出去”之間的良性互動。

  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對外開放逐漸形成了以下幾方面特征:

  開放對象以發達國家為主。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缺乏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等,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不僅在這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還具有廣闊的需求市場,自然成為中國開放的主要對象。在上一輪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大量外資到中國投資辦廠,發展“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

  開放區域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東部沿海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而且經濟基礎比較好,成為國家早期開放的重點區域,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加工貿易優惠政策等都在沿海地區先行實踐,並取得了巨大成功。近幾年國家對外開放已經開始向中西部傾斜,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打通向西和向西南的開放通道,在鄭州、重慶等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力爭在新一輪對外開放過程縮小區域差距。然而由於多種原因,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進程仍然有待加強。

  開放領域以製造業為主。長期以來,中國對外開放一直集中在製造業領域,而服務業開放進程相對較慢。此外,商品市場開放程度很高,而要素市場開放程度較低,生產要素的流動受到的約束仍然較多。

  開放流向上存在兩個特點:一是在商品流向上,出口顯著高於進口;二是在資本流向上,“引進來”大部分年份高於“走出去”。從2014年開始,隨著“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加快推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開始超過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對外開放程度大幅提高,對內開放有待進一步加強。中國對外開放總體水平已經有了較大程度提高,外貿依存度、利用外資、“走出去”等指標位居世界前列。相對來說,對內開放有待加強,對企業和個人尤其對民營企業限制較多。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相輔相成,兩者平衡發展才能真正建立安全高效的對外開放體系。

  構建對外開放新體系的政策建議

  文章提出,結合國內外環境變化,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構建中國對外開放新體系:

  第一,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高對發展中國家開放水平。

  在中國與發達國家競爭加劇的新環境下,亟須提高對發展中國家開放水平,形成面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並重的新開放格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為實現這一轉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一是以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作為重要抓手,提高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水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社會文化習俗等差異很大,只能採取“以點帶面”的策略,重點發展雙邊經貿關係,以建立自由貿易區為重要抓手,提高雙邊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水平。二是以境外工業園作為重要載體,降低投資沿線國家的成本和風險。單個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不僅面臨運輸成本和高昂的交易成本,而且還面臨一些政治風險。為了盡可能避免這些問題,可以複制中國在開發區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大企業組團牽頭在沿線國家建立境外工業園,“三通一平”後招引國內企業入駐。三是以論壇和文化交流作為主要途徑,增進政治互信和文化互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在增進互信方面發揮了很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豐富論壇的內容和形式。另外,可以進一步擴大招收沿線國家的優秀學生到中國留學,加強文化交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