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雙11”15年見證消費觀念更趨理性
http://www.CRNTT.com   2023-11-15 09:25:22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沒有瘋狂‘買買買’,就趁優惠買了幾樣生活必需品。”“以前買很多歐美大牌,現在不囤了,只買馬上需要用的,也便宜不了幾十塊。”今年,“雙11”大促步入第15個年頭,消費者變得更理性,諸多變化折射出消費之變。

  一年一度的舉國性網絡購物節,既有助於培育壯大新的消費增長點,集中釋放被抑制的消費,提振國民消費信心,也有利於強化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的協調互促,有利於推進日用消費品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15年的最大改變就是消費觀念的更趨“理性”。

  相較於“雙11”之初的瘋狂“買買買”,人們在經歷了年復一年的野性消費和盲目購物之後,越發變得理性與明智,不再一味花重金購買華而不實的商品,而是更加注重其實用性和性價比。消費者已漸漸擺脫盲目、拒絕攀比、遠離輕奢,強調取悅自己、忠於自我、務實重效的消費觀念。比如熱衷購買“折扣”、“臨期”食品,注重實用性而非一味追求品牌,更加青睞國貨而非歐美大牌,注重現實需要而不盲目囤貨等。

  回望15年,商家推出低價、優惠、有贈品等促銷措施,成為消費者屬意下單的內在動力。今年的“遊戲規則”十分清晰,低價是各大平台的“打法”核心。隨著消費者的理性回歸,年輕消費者雖仍不放棄“薅羊毛”,但卻不再“瘋狂買買買”。而消費者這種謹慎心態,也成為倒逼電商不惜拉低價格刺激消費的重要原因。近日,貝恩咨詢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2023年“雙11”:理性和感性雙管齊下,贏得消費者青睞》顯示,與2022年相比,77%的消費者計劃在今年“雙11”減少消費支出或維持和去年一樣的水平。普華永道發布的《2023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也顯示,51%的中國消費者正在減少非必需品支出,而對於必需品,人們開始選擇更質優價低的購買途徑。

  隨著“直播賣貨”日益成為電商營銷的新常態,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雙11”的吸引力。誠如有消費者所言:“平時經常看直播,也都有折扣,該買的都買了,‘雙11’沒啥好買的了。”剛剛過去的這個 “雙11”,就更凸顯出頭部主播熱度在降低的趨勢。現實中,網友們都會奔向各自感興趣的直播間,亦或是在多個直播間之間反復“橫跳”,一方面是對主播的感興趣,一方面也是在瞄准可薅的“羊毛”。

  人們對“雙11”購物節心態平復和消費理性,更緣自對電商在各類促銷、優惠、推廣活動中所藏匿的“埋雷”、“挖坑”、“設陷阱”等營銷套路的反感與疲憊。“雙11”活動雖漸次拉長戰線,但“拒絕套路”“拒絕傭金”依然是消費者的主流民意,折射出理性消費、實在購物的消費趨勢。隨著近年來由注重體驗、情感和內在價值滿足的認知更新,消費者更注重真實需求,注重性價比,不被欲望牽著走,拒絕盲目攀比和過度花錢,這種有節制、務實性的生活態度堪贊。網友對此留言:“這是一種積極正向的消費選擇”、“回歸到自身需求和產品本身真香”。期待理性消費成人們生活常態,也倒逼電商營銷更誠實守信、接地親民。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玉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