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金融支持實體要力度夠節奏穩
http://www.CRNTT.com   2023-09-06 08:39:11


  中評社北京9月6日電/宏觀政策走向如何,對於穩預期至關重要。8月份以來,金融管理部門頻頻發聲,一系列政策舉措密集出台,推動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走深走實。

  “穩”依然是實施好貨幣政策的關鍵要求。穩貨幣是穩經濟、穩就業、穩物價的重要基礎。宏觀經濟是一個不可中斷的連續過程,貨幣政策主要是熨平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總需求波動,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對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的破壞。近年來,我國始終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以穩應變,維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經濟下行時不搞“大水漫灌”,經濟回升時也不搞“急轉彎”,用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應對內外部的不確定性,引導形成市場合理預期。

  當前,經濟恢復發展到了爬坡過坎的關頭,需要有足夠的衝勁,才能達到穩增長的目標。為有效激發市場需求,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近3個月內迎來兩次調降,釋放出積極的政策信號,顯示出金融體系讓利實體經濟的決心,有助於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保持好節奏,做好自己的事。我國是超大型經濟體,貨幣政策必須以我為主,根據國內宏觀經濟和物價形勢適時調節,自主把握調控節奏。去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持續大幅加息,考慮到我國經濟總需求疲弱,人民銀行不僅沒有簡單跟隨加息,還多次引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行,帶動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行了35個基點和45個基點。

  此外,要不斷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和節奏的穩定性。結構性貨幣政策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發揮總量、結構、價格三重優勢,統籌擴大內需和優化供給,促進金融資源向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通過優化結構增加經濟的內生穩定性,保障經濟長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當前,高質量發展動能正不斷積蓄,應對超預期挑戰和變化,我們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間。接下來,穩健的貨幣政策應繼續精準有力,根據形勢變化合理把握節奏和力度,穩固好實體經濟恢復向好勢頭,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支持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宏觀經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