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揚:科技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主角
http://www.CRNTT.com   2019-05-31 00:02:20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2019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有五個方面是最重要的。

  李揚表示,第一,調整金融結構,實體經濟下一步還是要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推動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第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管理好金融風險。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防範化解風險的基礎,在穩增長的基礎之上防風險,支持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第三,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是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創造條件。第四,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第五,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少不了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根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的形勢變化,要根據國內發展的需要確定對外開放。

  此外,李揚特別強調,無論是經濟還是金融,當我們說到供給側結構的時候,科技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主角。所以,如果在實體經濟領域,科技的產業化是我們的重點,在金融領域中,發展金融科技也是我們的重點。

  附李揚發言全文:

  我們今天討論的題目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一個研究者,我覺得首先我們必須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有比較深的了解。

  從2015年開始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戰略性的轉型,因為提出這個戰略使我們認識到,我們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等這些需求端的管理手段已經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中國的問題存在於實體經濟層面,存在於結構方面,存在於資源配置的效率以及路徑方面。但是,如果把它理解為增加供應,很有可能誤入歧途。所以我們在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一定要對這個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第一,我們需要了解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千萬不要把兩者割裂開來,要認識到在任何情況下,實體經濟是第一性的,而金融是第二性的。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說的是生產要素層面的事情,它著眼於提升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著眼於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著眼於體制機制改革,目的是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無論何時我們不能離開這一點,不能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增加供應。

  金融第二性的,金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依托、依靠整個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確定,所以,金融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標是通過金融結構的調整,通過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創新,提高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的配置效率。推進技術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助力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助力提升潛在增長率,助力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

  所以,在討論問題之前,談一點學理層面的事情,就是千萬不要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解為增加機構、增加貸款、增加產品。這樣的話,很可能事與願違。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在哪些方面呢?我覺得有五個方面是最重要的:

  第一,調整金融結構。調整金融結構要做什麼呢?實體經濟要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我認為下一步要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推動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為了實現這樣一個實體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我們需要在三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方面,要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

  第二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受到重視資本市場,我們要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現在發展資本市場比以前更加具體、更加有可操作性。

  第三方面,在產品和服務的種類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服務。這三個“化”其實就是說我們必須根據客戶的需要、發展、各種各樣的非標金融產品。

  我為什麼特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我們目前從去年開始所進行的金融的監管的改革是在把非標標準化,我認為這是一個過程,因為金融風險非常凸現,我們需要花一些時間把中間的風險點給去除。但是,長期的發展方向,我們金融的產品和服務還是非標的,還是要個性化的、差異化的和定制化的。

  但是需要注意,發展資本市場要考慮中國的國情。近30年來,我們發展直接融資、發展資本市場都有一個對標,這個對標基本是美國的模式。回過頭來看,不太成功。但是我這裡面列舉了這樣一些事實,希望大家注意這個事實:就是中國的金融機構承擔了中國資本形成的重任。

  第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管理好金融風險。大家注意好,管理風險和穩增長之間他們存在著一個此漲彼消的關係。大家注意三個表述:一是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防範化解風險的基礎。什麼時候都不要忘了,防範化解其金融風險是不可能無本之木,不可能無源之水,最根本的是要把實體經濟搞好。二是要是在穩增長的基礎之上防風險。也就是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相比,穩增長在多數情況下是占優的。三是支持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高質量發展和防範化解風險,高質量發展是占優的。

  第三,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重要的任務是,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創造條件。這裡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我們說的三個“率”,利率、匯率、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有效形成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因為它決定了我們市場是不是能夠獲得準確信息,決定了我們市場是不是能夠有效地配置資源。因為這樣一些參數如果不準確的話,會誤導資源配置。第二方面,我們需要競爭中性原則。第三方面,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這都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第四,我們大力發展金融科技。

  我特別想強調兩點:第一點,當我們說到無論是經濟還是金融,當我們說到供給側結構的時候,科技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主角。所以,如果實體經濟領域科技的產業化是我們的重點的話,在金融領域中發展金融科技也是我們的重點。

  第二點,我想強調的是,金融科技有被泛化的危險。特別強調我們發展金融科技,要解決真問題,不能成為泡沫。

  最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少不了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的形勢變化,要根據國內發展的需要確定對外開放。在這個過程中,要提高我們的競爭能力,要注意防範風險,要注意參加國際金融體系,特別是國際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改造。只有這樣的話,我們在日益全球化的金融體系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總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戰略,我覺得對於這樣一個戰略首先必須清晰地理解它,在理解的基礎上,然後確定我們的發展方向,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金融業效率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來源:第一財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