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壯大科技實力 引領產業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4-01-14 08:33:14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4年做好經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並提出了九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其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這凸顯出其關鍵性和重要性,也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提供了行動指引。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進、立、穩的有力支撐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田傑棠文章表示,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是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原則。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是我們深刻認識和把握“穩”與“進”辯證法的重要領域。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產業質變,也形成不了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有力支撐。

  著力實現科技重大突破,推動產業創新升級,有利於迸發出“進”的澎湃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綠色技術、深空深海深地技術等持續湧現,人工智能領域出現重大顛覆性創新,跨領域科技交叉融合不斷推進,科研範式和創新方式深刻調整,新技術在千行百業的廣泛應用帶動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持續加劇,各國紛紛出台新戰略、新政策。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衹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才能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搶占戰略制高點。在科技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的關鍵時期,要有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勇於迎接挑戰,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

  加快補齊科技短板,攻克產業技術“卡脖子”環節,有利於不斷提升“立”的水平。與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首次出現在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中。自立自強不僅意味著科技強,還必須實現產業強、經濟強。加強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僅要在實驗室裡實現技術突破,更要在產業應用上真正落地,為產業創新升級提供實實在在的有力支撐。一方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需求要從產業發展中提煉出來,根據產業的現實需求和長遠發展需要,選擇一批最緊迫、最具戰略性的技術卡點,集中優勢科技資源打好攻堅戰;另一方面,重大科研成果必須實現有效轉化,這就要求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全力實現科技重大突破的同時,做好成果轉化工作。有了新科技、新產業的“立”,才能順利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持續投入科技研發,搶占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有利於“穩”住產業鏈供應鏈總體布局。目前,美西方發達國家以保障國家安全、去風險化等為由,推行產業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迫使一些企業將在華的部分製造環節遷移到一些東南亞國家乃至墨西哥等地,對我國產業布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面對這種局面,除了增強中西部省份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積極調整就業結構之外,最關鍵的是要增加研發投入,推動工藝創新、流程創新、產品創新,通過教育培訓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把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環節留在國內,同時以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吸引更多的企業來華投資設廠,保持產業布局總體穩定、競爭力不斷提升。

  關鍵在於培育新質生產力

  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中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意味著我們的生產力發展必須實現質的躍遷。新質生產力中的生產要素升級,既包括技術的突破性進步、勞動者的科學素養和技術能力提升,也包括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的出現。通過管理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新的組織方式整合生產要素,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高,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這些體現到產業層面上,就是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從而不斷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眼下,一大批新一代技術正在蓬勃湧現,處在產業化孕育期和萌芽期,引領著未來產業新賽道的開辟。新賽道意味著技術創新軌道的改變升級和前所未有的新產業的誕生,而不僅僅是在原有軌道上的前進。例如,量子科技的發展已經孕育出一些具備未來產業化前景的新技術。量子計算具備極高的計算速度和處理能力,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複雜計算任務;量子通信安全性極強且效率高,有很好的抗干擾和隱蔽性能。這都是傳統計算和通信無法比擬的。再如,腦科學的發展將揭示人體大腦各種功能的分布、形狀、狀態等,從而實現腦疾病的精準診斷和治療;腦機接口技術則將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無創的直接連接並實現實時信息交換;等等。這些新科技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迎來產業化爆發期,為經濟增長注入蓬勃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