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質生產力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23-10-19 08:13:43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習近平總書記今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需要全面探討和把握什麼是新質生產力、為什麼要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及怎樣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新的高水平的現代化生產力

  光明日報發表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簡新華文章表示,長期以來,人們把生產力定義為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隨著人們對勞動力、生產資料、生產過程、人與自然關係認識的深化,逐步完善了對生產力內涵、外延和特徵的認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明確了勞動力即人的勞動能力中腦力勞動的重要作用,而腦力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主要又由勞動者學習和掌握的科學技術的狀況(數量、廣度、深度)決定,而且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在內的生產資料的種類、性能、質量、效率主要也是由科學技術水平決定的,所以鄧小平在馬克思所說的“生產力裡面也包括科學在內”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二是人與自然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關係,而應是和諧共生的關係,人類既要改造、開發、利用自然,同時還要適應、保護、美化自然,因為衹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更好地持續生存和發展。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對生產力做更為準確科學的界定:生產力應是人類進行社會生產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科學技術、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由於科學技術、勞動力、生產資料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因此不同的時代和發展階段,生產力的狀況或者說發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從現代來看,生產力應該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即傳統生產力和新質生產力。

  所謂傳統生產力,是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為基礎,以機械化、電氣化、化石能源、黑色化(或者說灰色化,即資源消耗多、環境污染比較嚴重)、不可持續為主要特徵。什麼是新質生產力?總的來說,是指新的高水平的現代化生產力,即新類型、新結構、高技術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的生產力,也就是以前沒有的新的生產力的種類和結構,相比傳統生產力而言其技術水平更高、質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續。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高端算力和算法、高端芯片的設計生產技術和設備、高端機器人的生產和運用、5G和6G移動通信技術和設備、量子通信技術和設備、現代航空航天技術和設備、深海探測和開發技術和設備、高端發動機和盾構機等各類機械設備及操作控制系統、高端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和設備、核能和氫能等清潔能源、特高壓輸電技術和設備、現代生命醫藥技術和設備等,以及能夠創新、開發、運用、改進和優化各種高新技術和發展高新產業、改造優化傳統產業的高素質的勞動力。新質生產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為基礎,以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綠色化、高效化為主要特徵。

  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需要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文章指出,生產力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一般的條件,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演進的決定性力量,是生產方式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發展生產力。現在又進一步明確提出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迫切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並強調“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建立在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之上,這個物質技術基礎主要體現為新質生產力。

  中國式現代化包括科學技術的現代化,而且工業、農業、服務業、國防等其他方面的現代化都必須以科學技術現代化為基礎,不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科學技術現代化不可能實現,其他方面的現代化也不可能實現,現代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