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提高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含金量”
http://www.CRNTT.com   2023-09-03 09:01:36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綜合保稅區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平台載體,在促進內外貿有效聯通、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促進加工製造行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抓手。近日,海關總署印發《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圍繞政策供給、功能拓展、手續簡化、流程優化、制度健全5個方面,研究提出一攬子改革舉措。小小的區域承載著高含金量的各類貿易便利化舉措,地位作用不容小覷。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文章表示,當前綜合保稅區發展迎來新的使命,需要更好統籌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原有作業模式無法完全滿足當前綜合保稅區的功能定位。精準施策持續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以扎實細致的改革舉措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既必要更重要,也是穩定外貿、提振預期、積蓄潛力的必然要求。
  
  文章提出,要持續精進綜合保稅區的管理。綜合保稅區建設是探索貿易便利化的實踐過程,總結出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的貿易便利化舉措,離不開綜合保稅區管理的持續精進。怎樣監管、如何監管雖然有國際通行規則,但是各國由於產業結構、發展階段、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差異,在監管規則的具體實施方式上存在客觀差異。一個高水平的管理體系一定是與本國的實際情況相匹配的,貿易便利化舉措絕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求高效、精準監管。綜合保稅區的管理水平、效率與這些舉措的執行效果密切相關。比如,檢驗檢疫是貿易監管方面的重要一環,調整優化綜合保稅區內檢驗檢疫作業流程,運用信息化手段持續提升精準性和監管效率,有助於更好發揮檢驗檢疫“把關”作用;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進口、出口的生產用設備,其流通效率直接關係企業能否及時擴大再生產;實施分級管理、簡化生產用設備監管出區有關手續等,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流程的順暢運轉。同時,強化對這些政策效果的跟蹤評估,及時進行預調微調,也是確保監管有效性的前提條件。
  
  要把綜合保稅區建設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綜合保稅區建設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普遍聯繫、動態演進的系統,要充分考慮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環境,小區域發揮大作用就集中體現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上。當前,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綜合保稅區的管理也要與這種趨勢相適應,及時推出一批有助於支持融合發展、支持功能業態拓展的新舉措。例如,保稅區維修產品目錄對引導綜合保稅區內融資租賃企業調整進口業務具有關鍵作用。根據企業實際發展訴求,積極穩妥推動保稅區維修產品目錄動態調整優化,支持高技術、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納入目錄,特別是對融資租賃企業進口大型設備給予一定的保稅維修便利,這些細微具體的舉措,短期可幫助註冊在綜合保稅區的企業降低運營成本,中長期則有助於推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此外,支持建設充分體現差異化的特色型綜合保稅區,鼓勵各地依托區域資源和區位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把特殊監管區域的產業功能向研發設計、檢測維修等方面拓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多元化發展。
  
  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綜合保稅區的發展在進行政策探索和創新的同時,一定要守牢守住海關監管底線。合法合規發展、有序發展是貿易便利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綜合保稅區內的管理、服務舉措,一方面要與宏觀調控政策有效銜接、做好支撐,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區域保持規範發展秩序的現實要求,在持續優化管理服務的同時,強化對風險的研判、管理和有效處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對帶有苗頭性的風險,要及時施策加以化解,引導企業自覺主動配合監管要求,形成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同時,還要精準掌握綜合保稅區內的業務進展情況,通過規範制度和規則,為準確掌握業務統計情況提供政策保障,更好服務管理需要,有效規範統計秩序。從根本上看,風險的管控離不開“共管共控”,關鍵是要持續完善綜合治理機制,把各類監管職責進一步細化明確,構建快速反應的管理治理機制,做好“響應、呼應、反應”三階段具體工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