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力培養支撐強國建設的卓越工程師
http://www.CRNTT.com   2023-12-04 07:54:51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陸續宣布成立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標誌著中國卓越工程師培養正在有序推進。

  光明日報發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講師黃新雨、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劉珊珊文章認為,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是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有效路徑,其中3個關鍵因素直接影響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質量:企業是否提供真課題、政府能否切實參與構建利益共同體、開放平台過程管理是否有效。企業項目與高校導師、研究生之間精準高效匹配,實現供需主體的“雙向奔赴”。在政策杠杆下,導師獲得專項招生計劃、項目資助,研究生在真實場景“做中學”,企業在攻克技術難關的同時能育人、留人、引智,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校企的同頻共振、互利共贏。

  文章指出,未來,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應該圍繞這些影響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持續用力。一是構建共融共創的政府開放平台。卓越工程師培養平台建設應發揮黨和政府的統籌引領作用,創建“1(基地)+M(企業)+N(高校)”開放運行機制,圍繞工程項目實踐,推動從單一學科到跨學科融合、單一高校到多校參與、單一企業到多方共舉的深層轉變。應將培養基地建設成集工程實踐教學、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於一體的開放平台。

  二是構建“五鏈接、六協同”培養模式。所謂“五鏈接”,即“企業出題—基地審題—高校接題—導師解題—學生答題”。具體來說,即企業將具體需求凝練成聯合培養項目提交給基地;聯合培養基地組織專家審核企業項目,並將議題向高校發布;高校根據自身學科優勢遴選項目,校企確認項目配對關係,申請專項招生計劃並根據聯合培養績效予以分配;校內外導師根據具體議題制定技術路線,細化研究生的個性化培養方案;最後,高校、企業聯合舉行研究生招生復試,校企導師根據項目方案共同指導研究生深度參與並完成研發。所謂“六協同”,即“目標協同、招生協同、課程協同、指導協同、研發協同、就業協同”。“六協同”為校企雙方共同致力於卓越工程師培養、真正實現互利共贏提供了可行路徑。

  三是建立多維立體質量保障體系。這需要建立全過程的質量監督體系。從思政教育、數據平台、日常管理,到教師培訓,實體化運作的聯合培養基地應切實履行全過程質量監督職能。還需要建立多元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評價標準和方式的同質化,是影響研究生校企協同培養的重要因素,當企業的協同參與程度較低時,高校往往延續固有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基地的實體化運行為解決這一痛點提供了可能性。學生實踐考核評價,應由專業實踐報告改為校企共享應用成果,側重項目產出專利成果和就業留任,協同高校建立學位論文和課程考核科學評價指標,聚焦專業學位評價標準建設。校企導師評價改革,應著重聯合課程開發、產學研績效和育人留人機制,支持高校將導師的基地產學研成果納入教師職稱晉升評價。企業資格審核改革,應圍繞企業導師隊伍建設、工程項目實施成效、企業參與研究生培養條件等對企業聯合培養資格嚴格年審,按照一定比例的淘汰率,完善企業參與的退出機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