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細品這劑反壟斷的“預防針”
http://www.CRNTT.com   2021-07-16 08:42:06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在市場消化22起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帶來的震動之時,反壟斷執法機構又對騰訊亮出一張“紅牌”——虎牙公司與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合併近日被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叫停。騰訊作為合併主導方,收到了反壟斷法施行10多年來開出的首張互聯網“禁止經營者集中”的行政禁令。

  監管部門認為,禁止鬥魚、虎牙合併,可防止騰訊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安排主播們只推介自己出品的遊戲,這對維護網絡遊戲和遊戲直播市場的公平競爭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遊戲直播是個陌生的行業。他們可能還在疑惑,明明是禁止鬥魚和虎牙合併,為啥禁令裡一直在說騰訊;至於這兩家企業合不合併,對大家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事實上,這張行政禁令真正的意義在於打破了對於“投並案件申報只是程序,99%會無條件通過,不申報也最多只罰50萬元”的舊有認知,對引導企業合規經營、遏制資本無序擴張將有深遠影響。

  2008年正式實施的反壟斷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地指出,該法是“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因為壟斷行為一旦發生,意味著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被破壞,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所以,防止壟斷行為發生有時可能比制止還來的重要。

  但從近兩年頻繁登上熱搜的反壟斷案例來看,監管部門主要在開罰單,不管是罰上百億元還是罰50萬元,都是事後處罰。有的案件甚至發生在10多年前,制止已經來不及,事後處罰也未能實現,只能用重罰來震懾可能的下一次。

  而此次禁止虎牙與鬥魚合併,是在“申報環節”這個源頭就遏制了後續可能造成的經營者集中影響。這是對互聯網領域詬病已久的“掐尖式併購”的前置監管。監管部門以預警式的禁令取代事後罰單,釋放出反壟斷執法已進入預防與制止並重的新階段。罰單與禁令交替,事後嚴懲與事前預防並舉,代表著我國監管平台經濟的理念更加成熟,能力不斷提升。

  企業應當意識到這一轉變,抓緊調整某些不合時宜的所謂“互聯網打法”。比如,前些年網約車、共享單車等領域習慣靠巨額補貼拖垮對手、做大自身,現在誰還敢大張旗鼓地打價格戰,可能早就被監管部門叫停了,社區團購收到的“九不得”禁令就是有力證明。

  再比如,兩個企業鬥得不可開交,背後的資本一合計,不如合併算了,當年“千團大戰”、網約車競爭都是這麼結束的。合併後的勝者確實成為市場龍頭,帶著“中國第一”的光環上市融資,賺得盆滿鉢滿,但漲價、侵犯消費者隱私、濫用消費者信息、壓榨平台商家等行為也隨之出現,被消費者痛斥為“割韭菜”,背後的資本才是真正贏家。現在,這種合併可能很難“心想事成”,資本必須要認真考慮“砸錢”後的退出渠道。

  互聯網“巨頭”們能有今天,離不開資本的“慷慨解囊”,可資本不是慈善家,它需要更多的利潤回報。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互聯網企業應該意識到了資本是一把雙刃劍,既能推動自己迅速做大,也會讓企業身不由己。

  此次監管通過行政禁令“敲打”騰訊,也是在給資本打“預防針”,有利於規範互聯網行業的投並活動。從糾錯到預防,互聯網企業和背後的資本應當細品其中深意,轉變原始粗放的發展思路。是合規經營、創新驅動,暢享資本撬動未來的紅利,還是野蠻生長、短期逐利,記住,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