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7月1日刊發署名文章,該雜誌助理主編扎卡里.凱克在文中援引《印度快報》7月1日的報道說,中國已經主動向伊朗提供6000萬歐元(約合4.83億元人民幣),用於升級位於伊朗與巴基斯坦邊境的恰巴哈爾港。
該報援引印度外交部發給航運業的一封信函說:“中國可能會資助該項目,從而把印度排斥在恰巴哈爾港之外,並保護它在(巴基斯坦)瓜德爾港的投資。”
文章指出,很長時間以來,印度一直在參與恰巴哈爾港的建設和維護,德里把該港作為通往阿富汗的中轉站。自從中國今年2月同意正式接手瓜德爾港的控制權以來,恰巴哈爾港對印度而言就變得更加不可或缺了。
儘管美國施壓反對恰巴哈爾港升級項目,但印度外長薩爾曼.胡爾希德日前對德黑蘭進行訪問時說,印度可以向伊朗提供多達1億美元用於升級該港。但是《印度快報》報道說,伊朗尚未正式批准該項目,而且考慮到中國的競標,德里將設法加速與伊朗的談判,以確保拿到升級該港的合同。
文章認為,資助恰巴哈爾港的升級工程將顯著增強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地位。鑒於中國已接管瓜德爾港的運營,中國在巴基斯坦的存在與它在伊拉克石油業以及整個波斯灣的日益強大角色之間只隔著一個伊朗了。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外界認為中國正在構建所謂的“珍珠鏈”戰略(即在印度洋上擁有外國基地)。這些基地位於中國大陸與中東(中國最主要的石油進口來源)之間,包括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緬甸的港口,以及巴基斯坦的瓜德爾港。
6月,一家中國智囊機構發表一份藍皮書,要求北京深化在印度洋的存在。藍皮書說,隨著印度洋各國關係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的外交策略也應當相應改變。
中國是中東石油最大的消費國。2011年,中國石油進口量的60%都來自中東,而美國僅有26%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要,北京顯著深化了在包括伊拉克等許多國家的存在。它還逐步增加了對中東外交的參與,最明顯的就是參與巴以和平進程。
(消息來源:《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