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軍事展望:2011,美國全力“重返亞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7 08:34:57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將亞洲作為戰略重點是美國國家利益和全球戰略的需要。2010年上半年,美國發布奧巴馬上台後第一個《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和《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指出,美國國家利益由安全、繁榮、價值和國際秩序四方面組成。報告明確提出,美國通過對這些利益的追求實現“國家復興和全球領導地位”。美國決策者認為,相比世界其他地區,亞洲是美國最有所作為的地區。如果說2010年美國開始“重返”亞洲,2011年是其“重返”之後重點“經營”的一年。經營的思路就是運用有別於單邊主義的所謂“巧實力”。

  雖然自2009年初希拉里.克林頓在國會聽證會上首次代表美國官方提出“巧實力”之後很少再使用這個概念,但包括奧巴馬在內的美國領導人一再強調在軍事經濟力量之外還要倚重夥伴關係、實用主義、原則性等,這種說法與運用“巧實力”的含義是一致的,即巧妙利用一切可用的“軟實力”和“硬實力”,通過外交、經濟、軍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種手段的組合來影響他國。

  諸多方面全力推行亞洲戰略

  具體分析,2011年美國很可能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全力推行其亞洲戰略。

  第一,鼓勵美國與日韓的雙邊軍事關係向多邊演進。雖然美日、美韓之間的軍事同盟關係已延續半個多世紀,但日韓之間由於歷史積怨和現實分歧一直沒有建立正式的軍事合作關係。2010年12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先後訪問韓國和日本,公開希望日韓開展軍事合作的論調。自此,日韓之間對於彼此軍事合作的謹慎態度開始轉變。2011年1月10日,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在韓國首爾與韓國國防部長金寬鎮就開始磋商簽署《相互軍需支援協定》和《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達成了共識。在美國的撮合下,日韓軍事合作談判是否會將東北亞軍事格局導向一個多邊軍事同盟已引起本地區國家的關注。

  第二,“大多邊”與“小多邊”並舉,加強與東盟的關係。在美國亞洲戰略中,真正具有“重返”意義的是美國對東盟政策。“9.11”事件後,美國一度把這裡視為反恐的第二戰場,與該地區大國印度尼西亞產生分歧。美國長期拒絕東盟的要求,不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前國務卿賴斯兩次缺席東盟地區論壇。在美國領導人2010年對東盟國家進行了一系列訪問後,2011年,奧巴馬將正式參加東盟倡導的東亞多邊峰會。2010年5月,美國國防部發表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明確將東南亞國家歸為三個類別:“正式盟友”、“戰略夥伴”和“可預期的戰略夥伴”。顯然,美國準備讓東盟所有國家成為美國的盟友或夥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