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富人捐款折射社會財富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9 00:03:16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新京報刊載作者周慶安的文章說,對美國人來說,慈善並不是萬能的,但慈善所指向的社會財富觀和財富文化,卻超越了捐贈的固有內涵,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富裕帶給社會的積極影響。 

  4日,美國40位億萬富翁公開承諾,將捐獻自己的一半財產服務社會。這一消息不僅讓富人感到震驚,也足以讓平民及貧困者感到欣慰。 

  美國富翁為何會如此慷慨,民間對此猜測不一。有人認為富翁捐錢是為了避稅,因為美國近期宣布,將準備恢復徵收暫停一年時間的遺產稅,這對許多富豪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在小布什任期內,富人的稅賦逐年減少。由於金融危機,美國在2010年暫停徵收遺產稅。如果奧巴馬在2011年恢復45%的遺產稅,預計2011年美國全年的遺產稅收入將超過300億美元。 

  不管原因何在,這些富豪的義舉值得肯定。如果能夠像比爾.蓋茨所希望的那樣,成立一個高達6000億美元的慈善基金,那麼這個數字將接近墨西哥一個國家的GDP。對於一個私人的基金會來說,這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使用空間。即便這個數字達不到預想的6000億,40位富豪的財產半數捐贈,也會提供許多政府不能實現的償付能力。

  富豪雖有能力行善,但慈善事業作為一個國家財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卻需要制度性的保障。一個人致富後,如何使用這筆財富是自己的事情,但如何讓社會體會到財富帶來的積極效果,則體現了一個社會的財富觀。這種財富觀需要制度性的保障,比如美國聯邦政府稅法規定:富人每捐贈3美元,聯邦政府便會減免1美元或更多稅收,同時也會免去相應地產稅的徵繳。相比來說,印度因為缺乏有效的免稅機制,富人們捐贈的熱情並不高漲。貝恩咨詢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印度慈善捐款總額為75億美元,相當於該國GDP的0.6%,這個數字遠低於美國的2.2%。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