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打撈朝鮮火箭殘骸有玄機:美國是幕後推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4 14:37:07  


 
  按照日本目前具備的深海打撈能力,其海洋科學技術中心研製的無人駕駛深海巡航探測器“浦島”號,能夠潛入3000米深的海水中作業,探測器上安裝有高精度的導航裝置及觀測儀器,可向海面停泊的母船傳送水中攝像機拍攝的高清晰彩色圖像。

  1999年11月,日本專家就曾借助深海機器人對墜入海面下3000米處的H-2型運載火箭的第一級發動機成功進行了打撈。2002年,日本政府也曾成功打撈起被海上保安廳擊沉的“東海不明船”。

  美國才是幕後推手

  一位不願具名的軍方分析人士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打撈軍事風險巨大、耗資不小,對於日本的實際意義也並不太大。因為按照朝鮮當前的導彈攻擊能力,日本本土早已處於朝鮮導彈覆蓋範圍之內。這位軍方分析人士因此認為,對朝鮮火箭殘骸感興趣的,其實是美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根據朝鮮向國際海事組織通報的火箭墜落危險區域推測,火箭長度達33米至35米,採用重85噸的三級構造,第三級火箭將把衛星送上近地點300公里、遠地點1100公里的橢圓形軌道。如果發射成功,只要將第三級火箭換成重1噸左右的核彈頭,就相當於射程1. 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從而對美國本土構成直接威脅。

  顯然,美國非常需要朝鮮的“導彈”數據,以評估對其本土的威脅程度。據有關方面的情報顯示,美軍將在技術、資金等方面對日本予以全力支持。

  儘管日本認定它有權打撈,美國也在暗中支持,但外界仍然質疑日本打撈的合法性。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日本擁有的是該海域的經濟開發權利,對於其他國家墜落在該海域的財產不享有所有權。即便日本認為火箭殘片對日本的海洋經濟開發權利造成了潛在影響,其打撈行動也應征得朝鮮方面的事先同意。因此,有日本媒體擔憂,打撈行動有可能會導致日朝海上對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