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公開進行太空軍事化 已開始三大項目研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0 17:38:28  


日本計劃登月的機器人模擬圖。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人文章稱,此次朝鮮的衛星發射,表現最為敏感的是日本,日本媒體不僅持續炒作了數月,而且日本軍方在“攔截”上十分高調,甚至在發射當天因“緊張”而兩次“誤報”。就在朝鮮衛星發射的前兩天,4月3日,日本政府宇宙開發戰略總部公布了今後5年日本太空開發和應用基本計劃,稱將在2020年前完成機器人登月,并強調日本的太空應用將以防衛為主,為軍事和外交服務。

  借口朝鮮搞太空突破

  在2008年之前,日本一直主張“禁止太空用於軍事用途”,即使在去年5月通過的《太空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為日本“太空軍事化”鬆綁之後,日本也未曾明確提出要將太空計劃側重於軍事。因此,外界對日本的這次表態猜測頗多,認為朝鮮衛星因素是促使日本“豁出去”的“動力”。

  從公布的諸多細節來看,日本明確提出,今後的太空計劃要“積極應用空間技術,把太空開發工作重心由促進相關技術進步轉為滿足防衛等實際需求”。并提出了發展軍事衛星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偵測彈道導彈發射的早期預警衛星。

  而在此前,日本政府曾大肆渲染預警衛星的民生用途,目的是為了爭取民意支持,為申請預算作鋪墊,因為發展預警衛星系統的研發費用、運營成本、技術含量都要遠遠高於發展偵察衛星。

  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的這番態度與兩天後的“誤報”朝鮮“導彈發射”有著某種微妙的關系,日本選擇這個時機拋出軍事意味濃厚的太空計劃,既是在“示弱”也是在“逞強”。

  立法為太空軍事開路

  實際上,從2008年8月日本“基本法”生效開始,日本就開始走上了太空戰略軍事化之路。去年8月,由前首相福田康夫擔任總部長的日本太空開發戰略總部啓動,由內閣府、文部科學、經濟產業和防衛省等政府各省抽調的約20人組成的事務局開始在東京掛牌辦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