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海軍再造8新核攻擊潛艇 強調近岸作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8 11:08:06  


“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越來越倚重潛艇來確保其海上霸權 

  22日,美國海軍方面正式與通用動力電船公司簽署140億美元的合同,授權其再建造8艘“弗吉尼亞”級核攻擊潛艇。此舉意味著未來美國海軍將擁有18艘該型新潛艇,該型潛艇近岸作戰能力強,將成為美海軍主力潛艇。 

  美海軍再造8艘新潛艇 

  目前,“弗吉尼亞”級核攻擊潛艇已經有5艘正式加入現役。美海軍分批次打造“弗吉尼亞”級潛艇,其中第一批的4艘已全部建成服役;第二批的首艇“新罕布什爾”號在今年10月服役,其餘5艘將在2014年前全部交付;此次準備在2009年開建的8艘潛艇是第三批,據說將整合部分“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先進技術,在該級潛艇當中性能也最為優異。根據合同,第三批在2019年前全部交付。屆時,美海軍戰鬥序列中服役的“弗吉尼亞”級核攻擊潛艇將達到18艘,大有逐步取代“洛杉磯”級核攻擊潛艇的勢頭。 

  按計劃,美海軍未來將在亞太地區部署60%的潛艇力量。而新服役的“弗吉尼亞”級核攻擊潛艇的部署態勢也已反映這一趨勢,在2009年,兩艘該型潛艇將部署到珍珠港,未來還會部署更多。 

  新潛艇近岸作戰能力強 

  美海軍當前主力核攻擊潛艇幾乎都是在冷戰時期設計的,主要著眼於在大洋深處與蘇聯的核潛艇進行對抗,特別是追蹤監視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因此當時美軍核攻擊潛艇設計思想側重水下高速、大深度下潛能力及安靜性。“海狼”級是其中的典型。 

  冷戰後,美海軍在大洋中失去了對手,美海軍戰略實現了從“遠洋作戰”到“由海向陸作戰”的轉變,賦予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使命是處理地域性戰爭、利用潛射導彈對陸地目標實施攻擊、在沿海從事反潛作戰、對特種部隊進行支持以及擔任航母作戰編隊的直接支持等。因此,冷戰後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除了保留冷戰時期原有的安靜性之外,不再把水下高速和大深度下潛能力作為孜孜追求的基本目標。因此最新設計的“洛杉磯”級潛艇的替代型“弗吉尼亞”級要比“海狼”級潛艇排水量小,既經濟,性能又好,用途廣泛,可以在近海海區作戰。 

  在近岸環境可能遇到的狀況,如嚴重的水下背景雜音干擾、敵方布放水雷、新一代俄制常規動力潛艇等等,都與過去美海軍在大洋反潛作戰有極大差異。因此“弗吉尼亞”級的設計中加入新的元素,如能在噪聲嚴重的淺海進行有效操作的聲呐系統、水雷偵測和反制裝備以及多種無人遙控載具的操作能力等,此外還有完善的特戰部隊相關設施。 

  從武器裝備來看,“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上裝備有12個“戰斧”巡航導彈的垂直發射管,可發射射程為2500公里的攻擊陸地目標型的“戰斧”巡航導彈,能够對陸地縱深目標實施打擊。而準備建造的第三批潛艇將安裝先進的有效載荷發射管,每個發射管可以攜帶6枚“戰斧”巡航導彈,用來代替先前的12個獨立的“戰斧”發射管。 

  用潛艇突破“區域拒止” 

  目前,美國海軍現役的潛艇總數為77艘,其中包括18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其中4艘已經完成或正在接受由核彈頭到常規彈頭的改裝)、51艘“洛杉磯”級核攻擊潛艇、3艘“海狼”級核攻擊潛艇和5艘“弗吉尼亞”級核攻擊潛艇。在擁有如此龐大潛艇力量情況下,美海軍依然在大力發展新型潛艇,是因為在美海軍眼里,潛艇未來依然是美國保持強大“制海權”的保證。 

  在美海軍看來,核潛艇,尤其是核攻擊潛艇通常能够執行四種任務,即對海、對陸攻擊、支援特種作戰、情報搜集和維持對戰場的控制。美軍還認為,潛艇力量是突破“區域拒止”戰略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某地區發生衝突的情況下,該地區大國利用導彈對周邊國家以及美國的遠征部隊進行威脅,可能導致周邊國家不敢向美國提供必要的基地支持,美軍的力量投送也受到牽制。但核攻擊潛艇則可以克服這些限制,利用自身攜帶的“戰斧”巡航導彈對戰略或戰術目標發起打擊,從而突破“區域拒止”的限制。正因為如此,美軍倚重潛艇來確保其“海上霸權”,未來奧巴馬政府上台,潛艇也將依然是美軍不斷發展的重要力量。(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