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海灣六富國怕挨伊朗打 擔心美伊開戰成犧牲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5 09:18:18  


歐洲“台風”戰鬥機。(資料圖)
  近日,美國重要的軍火市場咨詢公司發表報告稱,由于擔心伊朗獲得核武裝會取得海灣地區的霸權,也擔心美國和伊朗一旦開戰,伊朗會襲擊向美軍提供方便的海灣國家,近年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六個國家大力采購武器裝備,加强軍事合作,以達到防範和威懾伊朗的效果。 

  伊朗成了“頭號威脅” 

  日前,美國重要的軍火市場咨詢公司“預測國際”發表本年度《中東軍火市場分析展望》報告指出,六個海灣國家(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集體防務費用已在2005年飈升至403億美元,幷在2007年達到496億美元,預計2008年這個數字將達到510億美元。同時據英國方面的消息,相對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期,六個海灣國家的導彈、戰機及各類武器庫的數量目前已增至3倍。 

  總部設在迪拜的海灣研究中心主席阿蔔杜勒·阿齊茲·薩格爾指出,“現在海灣國家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似乎都與伊朗有關。”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徹底顛覆了伊拉克境內的宗教勢力格局,新政府不再是遜尼派,而是什葉派人物。海灣國家的多數人口屬遜尼派穆斯林,統治階級也是遜尼派,這些國家擔心,什葉派主導的伊拉克政府和伊朗會組成聯盟。而更令人撓頭的是,隨著伊朗國內較爲溫和的改革派運動的低迷,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政治影響力的不斷上升,伊朗的立場日趨强硬。 

  一旦開戰將成犧牲品 

  海灣國家認爲,一旦伊朗核問題無法和平解决,走上戰爭道路,海灣國家將不可避免地被拖入戰爭。對于伊朗而言,反制美國的有效措施就是對海灣國家實施打擊。這不僅僅是因爲海灣國家承載了大量的美國駐軍和基地,更爲重要的是,海灣國家是美國石油的主要來源。如果伊朗使用導彈對海灣國家的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進行打擊,或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堵塞美國從海灣地區進口石油的海上交通綫,將對美國經濟造成致命打擊。 

  伊朗對外關系戰略委員會成員、前國防部長阿里·沙姆哈尼曾威脅稱,如果美國攻擊伊朗核設施,伊朗導彈不僅能襲擊美軍基地,還要襲擊向美軍攻擊伊朗提供方便的海灣國家的石油設施。伊革命衛隊前副司令克德爾也說,“美國在本地區的軍事基地都在伊朗中程導彈打擊之下。届時,海灣地區、霍爾木茲海峽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安全都面臨威脅,國際石油價格將會猛增到每桶250美元。這樣的話,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將會死亡。” 

  《中東時報》近日報道說,如果美國和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卡塔爾將成爲伊朗的首個打擊目標。伊朗革命衛隊曾威脅使用自殺性船只和導彈打擊卡塔爾的石油和天然氣設施。在伊朗看來,卡塔爾向美軍提供了中東地區最大的基地,大約有8000名美國士兵駐扎在卡塔爾,而且卡塔爾對以色列也比較友好。 

  美國趁機猛賣軍火 

  1991年海灣戰爭後,海灣地區掀起了大規模軍購狂潮。但20世紀90年代末的低油價使這股狂熱“刹了車”。然而,2004年下半年油價的急劇攀升,使“海合會”各石油生産國發了橫財。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在安全面臨嚴重挑戰的情况下,這些資金必將投入到防務開銷中。 

  2006年7月,美國與沙特、巴林、阿聯酋和阿曼簽署了高達46億美元的軍售合同,出售坦克、裝甲運兵車、武裝直升機、導彈等。今年7月,布什政府更是拋出了“大單”,宣布將向海灣國家出售價值2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此外,沙特已與英國簽訂購買72架“台風”戰機的協議。此外,卡塔爾還將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幫助下,建設一個覆蓋全境的核輻射物質檢測網絡。 

  盡管海灣國家積極加强軍備,但由于大多數國家地小人少,加上軍隊多爲雇傭軍,因此戰鬥力有限,與伊朗相比在實力上存在很大差距。爲此,海灣國家對伊朗仍然采取比較克制的態度,不願直接卷入與伊朗的對抗。(稿源:國際在綫-《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