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國砸大錢買新核彈 核武庫換血為哪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5 20:27:11  



  布什和普京政府於2002年簽訂了昵稱為《莫斯科條約》的《進攻性戰略武器削減條約》(Treaty on Strategic Offensive Reductions,即SORT),約定美蘇兩國於2012年12月31日前將其部署中的戰略核彈頭縮減到1700~2200枚,幾乎是現有數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合約暗藏了兩個取巧之處:從戰略導彈上取下的核彈頭不需要銷毀,只要庫存起來就行;此外,合約到期日恰巧也是2012年12月31日,也就是說,如果任何一方或雙方無法在2012年結束前達成減量目標,公約也無力規範或是執行任何制裁。 

  “以往的核武裁減條約洋洋灑灑約有100頁厚,規定的十分詳盡,《莫斯科條約》大概只有一頁紙,”尼爾遜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說道,顯示公約的制定反映出雙方對核武減量的努力恐怕只是做做表面功夫。 

  特爾本也對《莫斯科條約》提出質疑:“我們雖然仍朝削減核彈的目標前進,但是美國需要的只是最低的核威懾能力(minimum deterrence),我甚至不覺得我們需要1700枚戰略核彈頭。更別說《莫斯科條約》在2012年到期後,美蘇就不用再信守(核彈)減量的承諾了。” 

  美國目前的確還在繼續銷毀核彈頭,只是銷毀的彈頭多半是過於老舊的,或是軍方將領認為不再適用于先進導彈技術的核彈頭。尼爾遜指出,五角大樓中的軍官(uniformed officers)其實覺得他們並不需要戰略核導彈,畢竟,“從他們的職業角度出發,使用核導彈無疑是死路一條(professional dead-end)。此外,考慮到使用核武的政治後果可能非常嚴重,動用核武的幾率可說是微乎其微(extremely unlikely)。” 

  假怕核彈“老齡”,真怕實驗室“下崗” 

  如果可靠替代核彈的好處還只是紙上談兵,不能得到確認,製造和使用它的後果卻是十分駭人,布希政府積極推動可靠替代核彈的動機顯得十分可疑。特爾本說,在她所聽到的解釋中,一個比較實在的論點是,可靠替代核彈項目能增進美國核武實驗室已然衰弱的能力。 

  “許多曾經參與核試爆的科學家正在衰老當中,核武實驗室有能力逐漸喪失的危險。可靠替代核彈項目或許能保持住核武工業的迅速反應,以應對國家安全面臨挑戰時突然增高的核武需求。”特爾本說道,“可靠替代核彈計畫的出臺可說是同核武實驗室的活躍程度直接相關,但它對美國的核軍備能力來說是不是必要,是人們在審慎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