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台灣軍隊並沒有準備好面對兩岸可能爆發的危機,對於台灣而言,這是非常危險的。在過去幾年里,台灣海上戰略主要是利用水面戰艦應對中國海軍戰艦,阻止大陸對台實施的兩栖攻擊。該戰略的邏輯是,在沒有艦隊保護軍隊登岸時,北京會對武力統一台灣三思。然而,與中國不斷提升的海上力量相比,台灣海軍正在變得落後,特別是考慮到北京可能會用來武力統一台灣的岸基、空基和海基導彈之時。近年來,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數國家,都不願意因為對台出售軍備而有損與中國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台灣能夠以對稱能力反制中國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不過,文章指出,在構建自衛力量之時,台灣還有其他選擇。實際上,台灣只需要效仿大陸既可:中國正在發展不對稱力量,應對可能發生的中美衝突。文章稱,台灣應該採取類似的戰略。利用配備有像加強型HF-3新型反艦導彈的小型快速攻擊艦,以及可瞄准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督和偵察能力的強大的網絡能力,台灣就能夠構建出強有力的防禦力量。升級F-16戰機,加固軍事基礎設施,並組建修復在首輪攻擊中受損跑道的快速反應部隊,就能夠進一步完善台灣的防禦力量。雖然這並不能壓制或阻止中國占據空、海或網絡戰優勢,但可以迫使中國規劃者更謹慎的對待其在衝突中可能付出的代價。
在未來數年中,在武裝力量構成方面,台灣將面臨重要的抉擇。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不斷提升,台灣面臨著其無法反制中國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台北必須繼續努力,增進與大陸間的合作,構建互信,確定更密切的關係,同時其還必須擁有自衛的手段。採取不對稱防禦姿態,會是台灣發展自衛手段的保險政策,同時還能夠為其提供必要的威懾力。這種做法能夠為台灣提供一種“中間路線”:既不讓台灣安全完全依賴兩岸關係緩和,也不完全依賴美國在台灣受到攻擊時的援台承諾。採取雙管齊下戰略,在升級台灣武裝部隊的不對稱能力的同時,在共同目標與利益方面與大陸合作,台北就能夠在更有效的為台灣民眾提供安全感的同時,使台灣民眾做好接受意外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