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10年前,曾經有人認為,解決歷史問題是發展中日關係的前提。歷史問題不解決,中日關係就無法發展,似乎歷史問題成了中日關係的全部。後來,被實踐證明為有效的方針是:既要認真解決歷史問題,又要努力發展中日關係和民間交流;解決歷史問題需要以發展中日關係、加強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作為依托。這個方針被稱為“雙管齊下”模式。
解放日報文章稱,如今,中日間的釣魚島問題有所升溫,兩國間的氣氛似乎又回到了某個問題不解決,兩國關係就無法發展的怪圈。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本來中日兩國需要很好地慶賀一下複交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諸多領域兩國關係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也需要好好總結一下兩國關係發展的正反兩面經驗教訓。然而,日本某些政客卻把40周年視作破壞中日關係的時機,掀起購買釣魚島、對其進行視察等“鬧劇”,力圖把中日間的“慶賀之年”、“紀念之年”、“總結之年”變成“吵架之年”、“摩擦之年”、“倒退之年”。
然而,人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釣魚島問題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就已經存在。至2009年撞船事件發生,釣魚島問題的存在與中日關係的發展兩者並存的局面已經持續了37年;釣魚島問題不是中日關係的全部,釣魚島問題也不可能立即得到解決。在釣魚島問題之外,中日兩國還有很多需扎扎實實去做的互利雙贏的事情和功課。因此,“雙管齊下”仍是理性選擇:一方面以相互合作、交流、溝通的成果來促進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也要在釣魚島爭端上體現堅定不移捍衛主權的決心,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策略,讓日方認清這些挑釁、鬧劇給來之不易的中日關係帶來的嚴重後果。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來得出一條重要經驗是,“吵架歸吵架,合作歸合作”。我們要不為嚴峻挑戰所動,不為複雜局面所惑,在主權爭端上既堅決又不焦躁,將解決釣魚島問題和發展中日關係這兩方面的努力 “雙管齊下”地繼續進行下去。雖然當前中日關係必然受日方“購島”言論所影響,但我們仍希望今年成為中日間“紀念之年”、“總結之年”。不過,這需要日方的理智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