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空軍破襲空防演習 預警機淩空指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8 15:11:04  


 
  傳播科技創新文化

  “平時屬你話最多,今天連話筒都沒摸到。”

  “可不是,沒想到同志們發言這麼踴躍,搶不過呀。”

  這是6月16日中午,“國防科技創新發展與展望——2012年院士軍營行活動座談會”後,兩位院士在餐廳裡幽默的對話。

  在剛剛結束的座談會上,院士們競相發言,為國防科技建設獻計獻策,記者置身座談會現場,被院士們以國防科技建設為己任的責任感使命感所深深打動。

  正如一位院士在座談會後對記者所說:“軍營行活動讓我們看到國防科技取得的突飛猛進發展,看了令人振奮,更讓我們感到有責任,因為還可以搞得更好。”

  連日來,不論是在劉大響院士和王越院士的學術報告中,還是座談會上、院士沙龍裡的面對面交流中,院士們就關注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重視和支持原始創新、建立全軍聯合軍民融合的信息共享機制、加大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加強戰略型科學家的培養等問題,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時時處處體現著他們科技報國的拳拳之心。而這其中,創新自始至終是最核心的關鍵詞。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院士提出:創新是一個系統性工作,不但要重視集成創新,也要重視各個層面具體技術的創新,從而形成原始創新完整鏈。

  顧國彪院士提出:要從跟隨性創新過渡到自主創新,僅靠科研部門很難實現,還需要作為用戶的軍方以戰略思維提出需求進行牽引。

  更為可喜的是,短短幾天的時間,不少院士和軍隊科技專家,已經在交流中碰撞出了創新的火花。周濟院長表示,要以這次活動為起點,深化與總政在科技人才建設方面的合作,探索建立新型軍民融合培養人才的戰略協作機制。劉大響院士表示,將全力支持軍隊申報國家重大專項的子項目,並指導空軍工程大學李應紅教授開展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究。軍隊趙煦院士與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李伯虎院士,就開展仿真技術研究合作商定了具體步驟。空軍預警學院的熊家軍教授與何繼善院士,就多頻譜技術在雷達探測上的應用達成初步的合作意向。空軍裝備研究院的費愛國高級工程師,則受到韋鈺院士人機信息系統機理介紹的啟發,對作戰輔助決策的研究有了新思考。

  對於大多數參加活動的官兵而言,無形的收獲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來自全軍的30名科技專家普遍反映,通過面對面接受院士的指導幫帶,有效地開闊了學術視野,提升了把握科技前沿的能力,學到了嚴謹作風和科學精神,進一步激發了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如今,“院士軍營行”活動已經落下帷幕,但影響卻才剛剛開始。記者了解到,無論是總政機關、空軍機關還是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圍繞此次活動的總結工作正在深入展開,院士們在活動中提出的真知灼見正在被梳理歸納,形成報告提交給各級首長機關。

  一個個創新的因子正在萌芽孕育,一條條建言正在進入決策。創新驅動發展。如果如“蝴蝶效應”所言,南美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就能導致亞洲發生一場風暴,那麼戈壁灘裡“院士軍營行”活動刮起的這場“頭腦風暴”,產生的輻射、激發、帶動作用,將會在整個國防科技領域,乃至整個軍營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現在下結論恐怕為時尚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