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這段話,該報告的基調似乎有點“聳人聽聞”,但實際情況是,中國戰略核力量特別是遠程彈道導彈的發展,已比之前預測的慢了不少。早在200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就聲稱,到2015年,中國“針對美國部署”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ICBM)核彈頭數量將增至75~100枚,其中包括55~80枚射程達12000公里的“東風-31A”導彈。而按照美國情報機構的分析,彼時,中國只有20枚能打到美國本土的單彈頭“東風-5A”洲際彈道導彈。
據外媒報道,“東風-31A”導彈於2007年開始部署,分析人士相信中國在此後幾年間會較大規模地部署這種新型導彈。然而5年過去,BAS卻認為,中國迄今已部署的“東風-31A”還不到30枚,能打到美國本土的導彈(包括老式的“東風-5A”)要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才會增加到100枚,這比中情局之前預測的期限整整晚了10年。
海基核力量尚無法實戰
至於中國的海基核力量,DIA指出,中國潛射彈道導彈(SLBM)的發展也比之前估計的要慢。報告稱,中國正在努力研發“晉”級導彈核潛艇(094型)所攜帶的“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已有兩艘該型核潛艇交付使用,或許還有兩艘處於建造階段。
“巨浪-2”被視為“東風-31”的海基版,觀察家對它的動向關注度很高。DIA稱,儘管中國海軍已獲得了“晉”級核潛艇,但在研發“巨浪-2”及配套體系方面遇到“重重困難”。美國國防部在2006年提交國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曾預測“巨浪-2”會在2007~2010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但在去年的《報告》中又改口說,該導彈將何時正式服役尚不確定。去年,互聯網上曾盛傳中國進行了“巨浪-2”發射實驗,但未獲中國官方證實。DIA目前的判斷是:“巨浪-2”可能在2014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比6年前的預測遲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