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主編平可夫在《殲20隱形戰鬥機震撼世界》一書中這樣評論:“中國軍隊戰略空運力量的弱小程度超過了一般意料。重型運輸機嚴重不足……”相比之下,冷戰時期,蘇聯空軍僅伊爾-76運輸機就擁有500架,當今美國空軍則擁有C-17運輸機約200架。即便是在亞洲,印度空軍也以40架大中型運輸機的實力,僅排在美、俄之後。此外,印度訂購的6架C-130J運輸機正在交付,還打算採購大約10架C-17。而日本的國產大飛機XC-2早於2010年實現首飛。
實際上,中國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據俄羅斯紐帶網2011年12月22日報道,俄羅斯已經和中國簽署了提供3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的合同。這些運輸機將從俄羅斯空軍裝備中抽調交付中方。但此前的經驗表明,國外裝備是靠不住的。中國曾在2005年訂購了34架伊爾-76MD軍用運輸機和4架伊爾-78MK空中加油機,但從2006年3月起,該合同便因俄羅斯方面的原因被凍結。對於中國空軍來說,根本的辦法就在於盡快放飛國產大型運輸機。而一型大型運輸機的研製周期,並不亞於戰鬥機,中國空軍提高遠程投送能力,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高原:突破全疆域作戰的瓶頸
“今天,我軍數架三代戰機成功在海拔3700米以上某高原機場起降,這標誌著空軍高原機場已經具備空軍三代戰機全方位保障能力。” 2011年8月24日,中央電視台軍事欄目播出了一段90秒的新聞。此後不久,一組在高原進行陸空聯合演習的照片被公布出來,從這些圖片中可以看出,殲-10、殲-11在高原機場頻繁起降、突防,並大搞空中對抗。其中還首次公開了殲-10戰鬥機同時投放2枚激光制導炸彈的照片。
戰機高原作戰,機場的後勤保障是一大難題,而對戰機本身的高原起降性能要求更高。更大的問題是,蘇-27系列戰鬥機採用的AL-31F發動機在設計之時,並沒有考慮高原機場啟動的問題,所以俄羅斯空軍的基本型蘇-27無法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機場起飛。顯然,中國空軍克服了全疆域作戰的最後一個瓶頸。
但在嚴重缺氧、交通不便的高原作戰,仍然是個麻煩。這是高度帶來的劣勢。相比之下,與中國毗鄰的印度則沒有這種擔憂,它可以把機場修建在與中國接壤的平原。據《漢和防務評論》則稱,印度在中印邊界擁有51個機場,至少在這一點上,要遠遠多於中國。當印度媒體宣稱中國空軍接近世界第二時,它們是否應該考慮一下,能夠投遞到中印邊界的飛機會有多少架?顯然,在高原上修建大量平時閑置機場將是巨大的浪費,如何應對,是在考驗中國軍人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