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揭秘中國陸軍航空兵精銳之旅(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1 08:08:43  


  空中巡邏,正常情況下,直升機高度離地面300米以上。有時為了看清一個對外溝口、山坎的走向,搞清楚每一個界樁、界碑有沒有損壞,飛行員常常冒著生命危險,在只有幾十米的高度,“騎”著山梁飛行

  無月之夜。除了地面信號燈發出的點點橘黃色暈光,四周漆黑一片。

  開車,加速,起飛---趁著沉沉夜幕,一架架直升機鐵翼飛旋,如鷹陣般整齊列隊,飛入蒼穹。

  “向XX目標火力突襲!”指揮塔上,指揮員通過“實時監控系統”向領頭的“獵鷹”下達了命令。

  透過紅外夜視儀,《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看到,這架已飛上300米高空的武裝直升機機尾向上一翹,機身呈45度角一頭扎了下來。俯衝,射擊,轉彎---在離地只有20米時,直升機機頭猛地一抬,又呼嘯著向上飛去,消失在茫茫夜空ςς

  在此後的一個多小時裡,超低空隱蔽飛行、快速垂直機降、夜間搜索營救等一個個在白天看來都讓人“心裡發緊”的高危高難課目,被這支“夜鷹突擊隊”依次漂亮地完成。

  這些頗為驚險的畫面,對於新疆軍區某陸航旅官兵來說,不過是一次普通的夜航訓練。

  新疆軍區的這支陸航部隊已成立20年,擁有著在國際上都堪稱一流的訓練水準。對於從作戰、反恐到執勤、救援所需的各種戰術、技能,某陸航旅官兵早已嫻熟於心。

  “鐵腳板”插上了“鋼翅膀”

  中國陸軍航空兵的誕生,起自上世紀80年代。當時,世界各軍事強國的陸軍開始擺脫地面束縛,謀求建立“飛行化陸軍”。在中東、馬島、海灣等一系列現代局部戰爭中,一支支突擊迅猛、打擊精確的“樹梢殺手”改變著戰爭的進程。

  1986年,百萬大裁軍啟動之時,陸軍航空兵正式加入解放軍序列,為素以“鐵腳板”著稱的中國傳統陸軍插上了“鋼翅膀”。

  在陸軍航空兵組建之前,空軍為數不多的直升機僅僅作為運輸用的“集裝箱”而存在,對於如何協同其他兵種作戰還是一片空白。

  新疆軍區某陸航旅旅長、特級飛行員成存國,對當年的“白手起家”記憶猶新。

  1991年,陸航旅的前身某陸航團在一片鹽碱灘上組建,訓練設施落後,專業人才奇缺,僅有3架直升機和8名從空軍轉隸而來的機長。

  “沒有塔台,就弄了輛‘大解放’卡車,車板上放張桌子,就是指揮台。”成存國說,“通信設施也沒建好,就拿個話筒喊話。”

  “儘管條件很差,但也沒有耽誤訓練。”成存國回憶,夜航訓練對於直升機飛行員來說是必須突破的難關,沒有夜航設施,他們就用油漆把馬燈刷上紅黃綠色,代替跑道燈指引起降ςς

  陸軍航空兵是人才密集型兵種,衡量部隊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能單獨執行多樣化任務的機長的數量。

  通常來說,一名新飛行員成長為合格機長需要8至10年,而對於急需補充新鮮血液的陸航旅來說,這樣的培養速度有些奢侈。他們大膽創新飛行員培訓模式,新老搭配、強弱結合,達標跳級,新飛行員從走出校門到成為合格機長的培養周期平均縮短了2至3年。

  2007年夏天,陸航旅派出16架直升機參加“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這是這支部隊代表中國陸軍航空兵首次大機群機動數千公里出國演習,首次飛越國外陌生空域和航線。

  32名飛行員中有26名尉官,平均年齡僅28.5歲。他們穿低雲,繞雨區,避雷電,從天山腳下到烏拉爾山脈南麓,在這條國際直升機“處女航線”上一路“平趟”。

  “我為擁有你們這樣年輕、勇敢的飛行員而驕傲!”陸航編隊安全抵達俄羅斯演習地域,中方聯合戰役指揮部副指揮員、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部長馬湘生少將向這群“年輕的鷹”敬禮。

  20年間,這支部隊飛行訓練總時間提高了60多倍,飛行員和機長的數量都增長了10倍以上,而成熟機長的平均年齡則下降了12歲。

  成存國告訴記者,現在全旅可同時編組多個能單獨執行任務的機組應對各種挑戰,“隨時能升空作戰,隨時能伴隨保障,隨時能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