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一天,時值火器在某高地測試進入關鍵階段,何勝華突發高燒,軍醫建議住院治療。權衡再三,他堅持前往,團領導只好安排軍醫隨同。不巧的是,到現場後工作剛進展一半,天下起雨來,大家紛紛勸他回去休息,別把病情加重了,但他“倔”著硬撐到任務完成。
歷時一個月,何勝華先後區別8個不同海拔高度、陰晴雨雪不同天候,分別對這些火箭筒彈進行了數百次試驗測試,耗費的心血、汗水凝集成了上千組數據信息,團裡據此匯集的實用手册成了射手們的“掌中寶”,大大提高了高原條件下火箭筒彈的作戰效能,直瞄打擊精度提高近三成,殺傷效果提高近25%。
慶功會上,何勝華說,作為內陸部隊赴高原訓練的先行者、趟路人,有責任、有擔當做好這件事情,幹不好有辱“鐵拳團”的名聲。
在該團,有類似想法和行動的不止何勝華一人。團副參謀長李勇白天組織部隊訓練,晚上則加班加點研究輕武器單發精准速射、火炮簡易射擊、單甸地隱蔽偽裝等一批適合高原地形特點的訓練方法。據悉,該團先後採取人裝試驗、數據分析和對比論證等方法,對七大類武器裝備、涉及單兵、分隊的40多個訓練課目進行了測試研練,摸索出了60多種高原條件下行之有效的訓法打法。
重任在肩,催生了李騫、杜帆和徐曉鵬等一批高原條件下組訓“明白人”;千錘百煉,湧現出了“神炮排長”張鬆耀、“超視距”狙擊手經龍等一批高原訓練尖子。
鐵拳發力
戰馬縱橫險境絕地
砰!砰!砰!隨著3顆紅色信號彈升空,一場加強裝步連山地進攻戰鬥在某高原腹地打響。
快速輸送、機動支援、精確打擊……鐵流滾滾、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該團數輛某新型輪式步戰車時而隱蔽集結,時而急速前出,時而與“敵”周旋,穿溝壑、越路障、闖險境,縱橫馳騁,如履平地,成了最大的看點和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