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空軍跨入防區外打擊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8 11:08:35  


資料圖:中國飛豹A機群准備加掛KD-88空射反艦導彈。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青年參考》發表特約撰稿人文章指出,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日前刊登文章稱,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已經大批裝備一種代號“空地-88”(KD-88)的遠程空對地導彈,標誌著“防區外打擊”正迅速成為解放軍空中力量的重要作戰方式。

  “防區外打擊”是指利用遠程空對地武器在敵防空武器射程外展開攻擊,最大優點是能實現單向無憂攻擊,極大地減少己方裝備和人員損失。有鑒於此,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防區外打擊”已被美軍及其他西方國家軍隊普遍採用。

  《漢和》稱,看到防區外武器在幾次局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後,中國大力研製同類型裝備,確保今後不受制於人。經過多年努力,已有多款產品列裝部隊並得到公開,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其中,“空地-88”無疑是佼佼者。該導彈是在C-802反艦導彈基礎上開發的,採用複合制導方式,最大射程與美國AGM-84“斯拉姆”空地導彈相當,這意味著解放軍戰機今後不必闖入熾烈的對空火力網,就能對敵目標加以“外科手術式打擊”。

  據分析,“空地-88”導彈最突出的技術特點有二:一是具備航路規劃系統,即可以事先設定好幾個轉彎點,使導彈發射出去後不是按直線軌跡飛向目標,敵方實施攔截的難度從而大大增加。二是引入“人在回路中”的制導模式,即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數據鏈,讓導彈在飛行中途臨時更改目標,攻擊新出現的敵人;在導彈飛行末段,操作人員還可在控制台上看到導彈通過數據鏈傳回的圖像,進而手動選擇攻擊對象,確保打擊效率。

  台灣《軍事家》雜誌此前曾分析稱,“空地-88”導彈主要配備給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殲轟-7A戰鬥轟炸機和空軍的轟-6H/M中程轟炸機,意在提升這些戰機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由於該導彈射程很遠,解放軍戰機即便在大陸沿海飛行,也能覆蓋台灣島內的軍事目標。如果放手發揮殲轟-7A和轟-6H/M作戰半徑大的優勢,則這些戰機在掛載“空地-88”導彈後,還能對駐日美軍構成威懾,連遠在關島的美軍基地也在打擊範圍之內。

  境外媒體還指出,“空地-88”的出現,意味著過去10年內解放軍惟一可依靠的遠程空對地精確打擊武器——隨蘇-30MKK戰鬥機一起引進的俄制Kh-59T導彈不再受到寵愛,因為Kh-59T的最大射程只有115公里,制導模式也僅有電視制導一種。更重要的是,Kh-59T的供應鏈完全控制在俄羅斯手裡,中方在使用時不能隨心所欲,如果在戰時俄方供貨不及時,解放軍戰機勢必面臨缺乏遠程對地火力的尷尬局面。相反,“空地-88”導彈是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的,可以確保供貨充足。

  以美國2049研究所執行總裁馬克.斯托克斯(中文名石明凱)為代表的西方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正致力於打造類似美國的快速反應型空中支援力量,目的是在相對封閉的區域內實現從空中到地面的火力優勢。“顯而易見,新出現的‘空地-88’導彈等遠程精確對地攻擊武器,都是解放軍為其迅猛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火海戰術’量身打造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