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媒稱中國計劃於2049年建成月球軍事基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9 14:45:00  


 
  反衛星武器意在“遏制美國”

  盡管如此,一般認為,促使中國加快發展太空開發技術的最大契機在於,在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利用太空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驚人成果。這位美國專家表示:“準確地說,太空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主要是搜集、傳遞和利用軍事信息。衛星誘導能够提高導彈命中率,太空技術可以指引身處沙漠的地面部隊沿著正確的方向進攻,還可以為各個部隊間的協調提俠方便。衛星偵察測定大地磁場,使導彈沿著正確軌道飛行。利用衛星獲礙的氣象情報對於軍事作戰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中國軍隊從美軍作戰中學到了如何有效利用衛星信息。其結果是,中國方面的戰略用語由之前的‘現代高科技條件下的地區戰爭’變為‘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中國軍事專家提出過“軟肋”一說。具體而言,美軍對太空信息技術依賴程度過高,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其弱點。中國軍隊整體戰鬥力遜於美國,但如果抓住美軍的軟肋進行“非對稱戰爭”,則可以擊敗美軍。這正是中國方面的戰術考量。

  中國2007年1月實行的反衛星武器試驗證明了這一點。這位美國專家表示,“其目的顯然在於遏制美國。這一試驗旨在證明,美中兩國發生軍事衝突之際,中國并非僅能妨礙或損壞美國的衛星,而是完全具備摧毀對方衛星的能力。2010年,中國以另一種形式進行了證明反衛星能力的試驗,試驗技術本身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中國追趕美太空戰略步伐

  有關中國的太空戰咯,另一位美國專家表示:“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太空計劃完全是軍事太空計劃。中國制定以發射載人飛船為主的太空計劃之際,首先考慮的是將來如何將之應用於軍事領域。特別是自2004年以來,中圄空軍任務增加了提高太空作戰能力的內容,能够穿越大氣層的超高速飛機不斷得到開發。”

  這位專家在美國一家民間智庫機構擔任主任研究員,對中國軍事動向十分熟悉,之前曾在美國國會兩家委員會擔任顧問,也曾擔任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他指出:“中國的太空戰略目標在於,跨越保持非對稱作戰能力的階段,努力實現對美作戰優勢。例如,美國自2004年起不斷推進開發X-43A 高超音速飛機,成都飛機工業公司也開始研製類似的超音速無人機。同樣在成都,名為‘神龍’的飛機已被成功研製出來,其大小與美國X37A無人太空飛機相同。‘神龍’飛機分為無人機和有人機兩種,由火箭發射升至地球低軌道,之後可以進一步改變軌道捕捉特定目標或進行觀測。這類飛機也可以搭載武器攻擊地表或太空目標。”

  根據這位專家的解釋,中國正在追趕美國的太空戰略步伐,但由於美國今後將朝著停止開發高超音速飛機的方向發展,中國的“太空戰鬥力”無疑會成為現實的威脅。換而言之,太空戰爭不再是假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