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七:如何安全管理野外駐訓裝備?
■建立裝備訓練風險評估機制 ■用信息技術提升裝備管理水平
7月下旬,記者在某裝甲師訓練場看到,師“風險評估員”緊緊跟隨訓練全程,圍繞訓練課目、質量指標、方法步驟、訓練防護和裝備性能等19個方面定性定量分析,列出了涵蓋多個訓練環節的“風險清單”。
這個師領導告訴記者,這些“風險評估員”把部隊不同訓練地、不同階段的安全隱患一一列出,並標明危險等級,相當於給部隊提供了一份詳細的安全隱患自查自糾“任務書”,便於部隊逐個制定防範措施,將安全隱患消滅於萌芽之中。
野外駐訓後,集團軍裝備部領導針對駐訓場霧多、風沙大、地勢險和訓練難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實際,要求各單位成立安全風險評估小組,指定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裝備保障人員擔任“風險評估員”,經系統培訓後上崗司職。
“風險評估員”主要負責提供決策依據,制定訓練安全風險評估方案,對訓練活動進行裝備安全風險評估,督導部隊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同時,他們還運用信息技術,在各個野外器材倉庫內安裝監控器,讓保管人員通過聲音傳感器、光電感應器、紅外夜視儀等先進信息技術裝備,提高野外裝備管理與技術保障水平。
【行家解讀】某裝甲師副師長劉鑫:隨著部隊技術含量的快速提高,管理對技術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只有擺脫傳統觀念和習慣思維束縛,在完善教育管理措施的同時,引進新的技術成果,創造出技術管理新模式,才能提高野外環境條件下的裝備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