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中,在裝備了高精度GPS導航設備的特種直升機的引導下,裝備了強大火力的整個武裝機直升分隊,利用夜幕作為掩護,採用低空飛行的方式,突破了伊軍防線,一舉摧毀了伊軍的2個早期預警雷達營。
“這次任務的成功完成,為美軍打開了伊軍防線,使得美軍連續不斷地對伊軍腹地進行的大規模轟炸任務順利實施,同時還確保了作戰飛機的安全。”葉海林說。
葉海林告訴記者,其實早在蘇聯時期,出於與美國戰備競爭的需要,蘇聯已開始針對GPS開發其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格洛納斯系統。
但在蘇聯後期以及俄羅斯剛獨立前期,因為政治原因,蘇俄對格洛納斯的研發有所停滯,直至海灣戰爭中GPS的成功,再一次對俄羅斯形成刺激,俄羅斯於1993年重新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葉海林說,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再次對俄羅斯產生巨大震動,迫使俄羅斯領導層對定位系統的軍事用途加倍重視起來。
有消息說俄羅斯計劃今年將24顆衛星全部部署完畢。但是,由於俄羅斯經費缺乏的老大難問題一直無法解決,所以原計劃於2008年就全部部署到位的格洛納斯計劃,至今已被延遲。“將來它能不能完成,其實誰也說不准。”
為精確制導歐洲發展伽利略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精確制導炸彈、導彈,因為有GPS的定位而大出風頭。但英國、法國等歐洲盟友卻無法享受這種“精確制導”。
歐洲各國開始覺得,沒有自己的定位系統,未來將極有可能受制於美國。至此,歐盟開始聯合研發自己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
雖然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從一開始定位為基於民眾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但是一旦戰爭爆發,伽利略戰時的作用一點也不會遜色。”葉海林稱,與GPS相比,“伽利略”系統確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間要精確10倍。其水平定位精度優於10米,時間信號精度達到100納秒。
葉海林說,必要時,“伽利略”系統的精確度可達6米,如與GPS合作甚至能精確至4米。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GPS只找到街道的情況下,伽利略可以找到車庫門。
|